以人为本下一句:人定胜天 。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 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 , 一切依靠人 , 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只讲根本目的,不讲根本动力 , 或者只讲根本动力,不讲根本目的,都不符合唯物主义历史观 。众多哲学家、政治家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是“人”这个概念 。“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 。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 。
大致说来 , 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 , 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 。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 , 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 。《论语》记载,马棚失火,孔子问伤人了吗?不问马 。说明在孔子看来,人比马重要 。在现代社会 ,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 。【科技以人为本下一句 以人为本下一句】
其次是“本”这个概念 。“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 。以人为本的本 , 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 。以人为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不是哲学本体论概念 。
提出以人为本,不是要回答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人、神、物之间,谁产生谁,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而是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 。以人为本,就是说,与神、与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 , 不能舍本求末 。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计 ,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以及“学校教育 , 学生为本”等,都是从“根本”这个意义上理解和使用“本”这个概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