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淮阴侯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呢?【韩信为什么叛乱,淮阴侯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领兵在外,淮阴侯韩信在长安被称谋反,吕后与萧何二人合谋在长乐钟室诛杀韩信,一代兵仙就此谢幕 。
但韩信真的谋反了吗?
1、与陈豨密谋疑云韩信从楚王被贬为淮阴侯之后就住在了长安城里 。
当时北方先是有燕王臧荼、韩王信的叛乱,又有匈奴的威胁 , 所以刘邦就派了自己比较信任的陈豨去以赵相国的身份总管赵、代两地的军务 。在临行前 , 陈豨向韩信辞别 。
俩人刚开始说的好好的,但是莫名其妙的韩信就将话题扭转,说:
“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 , 天下可图也 。”
大概意思就是你大胆造反吧,你反叛了我在长安城里遥相呼应,咱们来个里应外合,把这天下攥在手里 。
但是问题就来了 。陈豨是什么人?韩信为什么要和陈豨说这番话?
陈豨这个人是在刘邦还没有被项羽封为汉王的时候就带着五百人投效刘邦的老革命 , 就连刘邦打败项羽封侯的时候都是和张良、萧何、郦商、周昌等等十二人的老班底一起封的 。
可以说陈豨是不折不扣的刘邦嫡系啊 。
韩信这个时候和陈豨一起密谋造反的事情……说真的 , 我感觉有点匪夷所思 。要不就是韩信早知道陈豨想要造反的事情,要不就是韩信脑子抽了 。
但是假如陈豨真的要造反的话,刘邦能不知道吗?翻一翻《史记》我们就能知道,八位异姓诸侯王 , 无一例外,都是在造反之前就有人向刘邦通风报信了 。
再看看接下来的情况——
“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 。”
刘邦要亲自讨伐陈豨,韩信称病不去 。其实这也能够理解 。毕竟刘邦在韩信的待遇问题上却是是有点那么不太厚道 。
但是这个时候韩信在长安 , 也就是现在的陕西;陈豨在赵、代,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河北一带 。
韩信悄悄地派人去找陈豨,这一来一回少说也十几二十天,等到陈豨开始造反,然后韩信得到消息开始里应外合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
还有就是韩信竟然准备假传诏书用奴隶囚犯来对抗戍卫京师的正规军!吕氏是怎么亡的?还不是陈平和周勃将长安的南北军控制权从吕氏的手中夺取下来 , 这才灭亡的吕氏 。
韩信虽然是被称为一代兵仙吧 , 但是也没有厉害到用一群家臣、奴隶和囚犯硬碰硬的地步吧?
最后一句才是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部署已定,待豨报”报什么?报陈豨已经开始谋反吗?但是陈豨一谋反刘邦不是已经出兵了吗?那么韩信在等待什么呢?
实在是想不通 。
2、造反时机之谜
其实在被吕后和萧何诛杀之前,韩信有太多机会可以造反了 。为什么会偏偏选在高祖十一年这个时间点上呢?
在刘邦和项羽还未分出胜负的时候,韩信率军攻下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 。这个时候项羽的使者来劝说过,让韩信叛汉投楚,而项羽给出的报酬是让韩信和刘邦、项羽一起三分天下 。
但是韩信是怎么说的?
“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 , 故倍楚而归汉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 ,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夫人深亲信我 , 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 。幸为信谢项王!”
刘邦那么信任我,我背叛了他没有一点好处,就算我死了也不会改变主意的!
项羽的使者走了之后,韩信的谋士蒯通也来劝韩信,但是韩信说:
“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我怎么能够为一丁点的好处就背信弃义呢?
然后蒯通还不死心,又来劝他 , 但是韩信依旧没有改变主意,没有背叛刘邦 。
假如韩信真的要背叛刘邦,这个时间不好吗?
垓下之围的时候,刘邦手里有四十万兵马,其中韩信一个人的兵马就占了三十万 。
韩信要反,这个时候不好吗?
就算后面被封为楚王的那段时间 , 也比现在一个小小的缩在长安城中没有兵权的淮阴侯要好吧 。
要兵没兵,要权没权,这造哪门子反?。?
韩信应该是没有谋反的,如果他谋反了,他应该就能夺取天下,而不是只做一个小小的淮阴侯,最后还被杀死 。
我觉得,淮阴侯韩信并没有谋反,这只是刘邦杀死韩信的一个借口,如果韩信要谋反,就不会一个人进宫 。
并没有谋反 。其实只是朝廷怕韩信权力过大 , 功高盖主 。所以设计将他杀害,诬陷他谋反 。
有,他和匈奴勾结的事是绝对有的,这足于证明他有不臣之心了 。
文章插图
2、汉祖三诈中韩信图谋叛乱的原因是什么?项羽败后其大将钟离昧为了活命躲入韩信家中,因为韩信与他有旧,答应保护他 。但是刘邦后来知道了这个事情,追查到韩信,韩信被迫无奈献上了钟离昧的首级,从此汉高祖怀疑韩信有反意 。由于其罪不昭,只是降为淮阴侯 。此后陈郗造反,韩信约为内应,不从高祖讨伐陈郗 。为吕后侦知,从萧何计,诈韩信到宫中,被杀
原因是汉高祖的不信任 。韩信在汉高祖手下做事,却处处受到提防,受不了了呗!
用人不疑吗!
文章插图
3、历史上的韩信是否真的谋反了?历史上韩信没有造反,只因为韩信没有政治头脑和手腕,该造反的时候犹犹豫豫,不该造反的时候想造反 , 这才被刘邦的老婆吕雉和丞相萧何联手杀了他 , 讲真韩信死的窝囊 。
韩信是刘邦时“汉初三杰”之一(三杰:韩信、张良、萧何) 。韩信对汉朝的建立可谓功高盖世 , 但他没有张良的急流勇退的勇气,也没有萧何“自污”的头脑 。以至于落得被杀身亡 。韩信军事能力没得说,但讲政治他就是低能儿 。
(淮阴侯韩信的影视形象)
历史上因战功卓著而被杀的有许多,比如清朝的鳌拜,年羹尧 。韩信也是因「邀功请封」而被刘邦记恨的 。事情是这样的:
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等齐国平定之后 , 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需要个人来管理,当时齐国面积最大,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 。”
这就是韩信没脑子了,当时刘邦被项羽紧紧围困在荥阳 , 给韩信去了好几封加急电报了,韩信口中答应,可就是迟迟不发一兵一卒,刘邦急得火燎眉毛要上房 。正在焦头烂额的时候,韩信的“请封”的信使到了,说明情况,刘邦一听就要破口大骂,我觉得刘邦会这样骂:“老子这边眼看要顶不住了,在这关键时候,不是赶紧救驾,而是讨官职 。娘希匹的 。”
(汉高祖刘邦的影视形象)
刘邦刚要当着使者开口大骂 , 旁边的陈平看到了这一切,在桌下用脚踢了刘邦一下,附在刘邦耳边说:“咱们处境不利,不能不让韩信称王,否则可能会发生变乱 。”
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 , 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
等打败了楚军后,刘邦腾下手后,借机会就把韩信由齐王降为了淮阴侯,韩信感觉到了刘邦不信任自己了 , 他当时的好朋友蒯通就对他说:“假如老兄能够忍受住刘邦的欺负你就别反,不然的话,造反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
(吕雉的影视形象)
韩信的朋友说的确实不错,当时形式是三足鼎立,假如刘邦,项羽,韩信角逐中原 , 韩信胜算最大 。可是韩信没有刘邦这样的头脑 , 他只是念及刘邦的“解衣衣我,推食食我,”韩信对蒯通说,「吾岂可见利忘义乎」 。韩信拒绝了好朋友的建议了 。
刘邦可没有韩信的这么婆婆妈妈,对韩信的怀疑有增无减,后来干脆收回了他的兵权,命其到京城(长安)来住,这分明是软禁了韩信,韩信这时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委屈了 。我认为这时韩信最好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的,自保平安应该没啥大问题 。
(韩信落魄时的影视形象)
然而韩信却和边关的心腹大将暗通消息,伺机造反 。这事被密探告诉了吕后,吕后和丞相萧何以喝庆功酒为名 , (当时说刘邦在外平叛成功,庆祝喝酒)把韩信诳到了宫里 。吕后让宫中侍女,把韩信吊在钟楼,上不见天,下不着地,不用铁器,只用削尖的竹竿生生捅死了韩信 。韩信最后说了这样几句话,也可以看作是他的遗嘱吧!「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
你可能会问,杀韩信何必如此大费周折呢?直接砍了不就得了 。原来刘邦曾答应,在有生之年他许下对韩信三不杀 , (三不杀,不见天,不着地,不用铁器)说白了就是免死金牌给了韩信 。但吕后所做的一切都没有违背诺言,杀的韩信没地说理 。这招实在高明 。这一切恐怕都是萧何背后出的主意吧 。
这时刘邦带兵在外平叛尚未回来,消息传到了刘邦耳中,史记是这样写的:(刘邦)「且喜且怜之」 。可见刘邦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 。
最后我告诉题主,韩信不是被刘邦所杀 , 是被吕后所杀 , 这才有了这样一句话 , 韩信:生死一知己 , 存亡两妇人 。(生死一知己指的是萧何,生也萧何死也萧何!存亡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 。)
历史上的韩信并没有真的谋反,只是因为韩信的情商太低,并且对刘邦过于自信 , 于是主动要求刘邦为他封王,引起了刘邦对他的猜忌 。
我认为韩信没有谋反 。韩信当年是被人污蔑指控,然后被吕后杀害 , 但并没有证据说明韩信谋反 。
韩信并没有谋反,他对刘邦是非常忠诚的,只可惜他功高盖主,最终被刘邦杀死 。
并没有谋反,这只不过是为了杀死韩信,故意找的借口罢了 。
文章插图
4、韩信和陈稀为什么要叛乱??关于韩信之死,用当事人的话就是:‘狡兔死,良狗烹;飞鸟?。脊兀坏泄?,谋臣亡 。’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用普通人的话就是:韩信居人臣之位,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 。刘老三赏无可赏,所以韩信只有死路一条 。这两种观点合二为一 。也是最普遍的看法 。千百年来得到千百万人的热烈拥护 。《淮阴侯列传》: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
刘邦知道韩信死讯以后情感
反映也很能说明问题 。且喜且怜之!喜从何来?为何而怜? 鸿门宴,项羽想杀刘邦 , 但不屑杀之 。刘邦对功臣也有这样类似的心理 。刘邦是想杀韩信,但又因为他的功劳太大太大,不忍杀之,和项羽有点不一样 。但既然被杀还是
且喜且怜之 。是人性最真实的反映 。任何潜在敌人的死亡,换了谁都会高兴的 。
《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 , 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 , 非人力也 。”
韩信被软禁以后,刘邦为了给他解闷,缓解他的心里压力 , 还时常与韩信聊天下棋 。这也很能说明问题 。刘邦对韩信是有愧疚之心的 , 何止不忍杀之呢?
《淮阴侯列传》:吕后欲召 , 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髃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信入 , 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 , 岂非天哉!” 遂夷信三族 。
明明白白地写着 , 杀韩信的是吕后,而非刘邦!
吕后也是一政治强人,不下于刘邦 。吕后窥测到了刘邦的心里,想杀而不忍杀,那就让老娘来吧!吕后杀韩信并不是拍刘邦马屁,相反的是个巨大的政治阴谋 。
韩信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1.韩信是大汉王朝第一功臣 。
2.韩信是汉朝第一个被杀的功臣 。
吕后杀韩信起到两个效果:
1.杀猴给鸡看,老娘连韩信这样的大功臣都敢杀,你们这些小将就更不在话下了 。
2.吕后杀韩信的方式让人不寒而栗 。她采用了先斩后奏的方式杀了韩信并夷三族 。并且刘邦默认了这样的方式 。在众大臣那里产生的心里效果不下美国送给日本的两颗原子弹!它不啻向大臣们说明了吕后是有先斩后奏的权力的 。以后还有谁敢得罪吕后?白天刘邦在上班没有机会下手,等到晚上刘邦睡觉的时候,就快刀斩乱麻给处理了 , 顺便夷三族 。等到第二天生米煮成熟饭了,再奏报 。够恐怖吧!当然吕后也不可能乱杀人 , 但做大臣的就都得小心翼翼了 。
吕后通过杀韩信起到了震慑群臣的效果,树立了自己的威权 。
吕后杀人道理很简单,为了自己的权力,吕后要杀的不是一个韩信而已,而是所有的功臣!
《吕太后本纪》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 。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 。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 , 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丞相乃如辟彊计 。太后说 , 其哭乃哀 。吕氏权由此起 。乃大赦天下 。
大臣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 , 居中用事 , 心安了,也就不杀人了,还是为了权力 。
可以这么说从杀韩信开始,吕后放手大杀了 。
《吕太后本纪》: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魏豹彭越列传》: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 。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 。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 。妾谨与俱来 。”於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彭越复谋反 。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 。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
在不断杀人中树立了自己的威权!杀到后来权势巡天!
《留侯世家》四人为寿已毕,趋去 。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 , 难动矣 。吕后真而主矣 。”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歌曰:“鸿鹄高飞 , 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 , 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 , 罢酒 。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政治强人 , 到最后竟然连易太子也无能为力 , 可见吕后杀人杀出的威权有多大了!
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妇人 。指的是:韩信的成与败皆由萧何缔造 , 韩信默默无闻时,正是萧何慧眼识英才 , 力荐韩信成为大将军 。同时,深知韩信弱点的萧何,在吕后面前献计除掉了韩信 ,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存亡两妇人”指的是韩信的生与死与两位妇人息息相关,韩信早年饥饿无食的时候一位洗衣服的老妇人给了他救命的食物,而另一位妇人是吕后,是她设计让一代名将韩信身死族灭 。
这样的说法是对的 。韩信死于吕后之手,而非刘邦 。刘邦是想杀韩信,但因其功多不忍杀之 。再说韩信已经被刘邦软禁 , 对那样的死老虎已没有杀的必要了 。杀了反而会招致千古骂名 。吕后窥测到了刘邦的微妙的心里 。放手一杀 。并在杀功臣中树立了自己的威权!强化了吕氏专政!可以说杀韩信是吕后立威的政治需要 。作为吕后专权的绊脚石,韩信迟早总是要杀的 。。。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无毒不丈夫 , 说的大概就是刘邦这一类人 。
但还有一句成语,比男人还要毒,叫做:最毒妇人心 , 说的就只有吕后了 。
陈豨宾客众多,在外独掌兵权好几年,高祖恐怕会有变故 。就命人追查陈豨的宾客违法的事,其中不少牵连到陈豨 。陈豨非常害怕,暗中派宾客到王黄、曼丘臣处通消息 。高祖十年(前197年)七月 , 太上皇去世,高祖派人召陈豨进京,陈豨已病重为由推托 。九月,与王黄等人一同反叛 , 自立为代王 。期间,曾与韩信密谋反叛之事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冬天 , 汉兵击斩陈豨将侯敞﹑王黄于曲逆下,破豨将张春于聊城,斩首一万多人 。太尉周勃进军平定了太原和代郡 。高祖十二年冬 , 陈豨在灵丘被樊哙军所杀 。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谋反 。刘邦亲率大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这时有人告韩信谋反 , 恰巧此时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囚禁了他 。那位门客的弟弟为救哥哥便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情况 。吕后无明确证据,只有把韩信骗来,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说陈豨已被杀死,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 。韩信因为和萧何的友情,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 , 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 。韩信临斩时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 , 岂非天哉!”
刘邦的评价只是竖子成名,看他逃命时推儿子下车,对项羽说烹父亲则分一羹就知道他的性格了 。打败了项羽,定了天下,兔死狗烹就免不了了 , 萧何都要贪污自污,张良吞石入道,韩信当初逼着刘邦封他为齐王?(具体记不清哪个王了) 。当时刘邦和夏侯婴是直入他的帅帐夺了他的军权的,可见刘邦多么不信任他 。他自个儿又评价刘邦只能将兵10万,自己是多多益善,刘老三能放过他吗 。陈稀不太清楚,似乎想造反,还联系韩信,可以说韩信也被他坑了
他们都功高盖主!陈稀怕刘邦杀他,韩信没有叛乱,只是有很多牢骚 , 吕后怕他谋反,所以先下手在未央宫杀了韩信!韩信死的挺冤!
不受信任,郁郁不得志
文章插图
5、韩信和陈稀为什么要叛乱?韩信,在楚汉相争中,叱咤风云 , 屡建奇功,确实为大汉王朝的建立建树了绝无二人的卓绝贡献 。蒯彻称他为“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功无二人于天下,而略不世出”,倒是实情,一点也不夸大 。汉朝建立后,韩信被人控告叛变,于是被刘邦剥夺王位,降为侯 。辛苦奋斗多年,一朝被夺权 。在这期间,韩信与陈豨有书信来往 。韩信写信给陈豨同意做内应 。而且他准备把监狱里的人放出来,让他们去攻打皇宫 。被其手下举报,被吕后先斩后奏 。
刘邦害怕功臣谋反 , 夺了他的大汉江山,刘邦的怀疑猜忌和残酷无情,使得将士和功臣们人心惶惶,唯恐有一天会被他消灭,有的甚至被逼得真的反叛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