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 ,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
【采桑子翻译和原文 采桑子翻译和原文及注释】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注释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
轻舟:轻便的小船 。短棹:划船用的小桨 。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
隐隐:隐约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
琉璃:一种釉料 , 滑腻而有光泽 , 一般为绿色或黄色 。此处用来比喻晶莹澄碧的西湖水 。
涟漪:水的波纹 。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赏析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 。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 , 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 。
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 , 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 。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清新可喜 。
整篇文章抒发了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创作背景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这里物产富饶,并与梅尧臣相约 , 买田于颍 , 以便日后退居 。公元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 , 欧阳修出知亳州 , 特意绕道颍州,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 。几次游览后 , 创作了《采桑子》十首 。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年) ,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 。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
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 , 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 , 并独撰《新五代史》 。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公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