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联的由来简介 简介春联的由来1、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
2、春联,最早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 , 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
3、《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二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
4、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 , 叫“春贴纸”和“春联”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
文章插图
2、春联的来历是什么?春联的来历是:
1、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 , 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 , 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
2、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
3、在东汉以后 , 形成与门神配套的文化仪规,强化门神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 , 降吉祥等功能 。古代对于贴年画和贴春联,有个专用名词叫“封印”,不论是挂桃符、贴年画和春联 , 皆有操作的规矩 。“封印”,是指封闭已经扫除干净,清理整洁的内在场态 , 让邪气妖氛不能再进入家中 。“封”,是封闭、阻隔之义;“印”,则是标示于显隐两境,我已经封起来了 。
4、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 , 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在贴春联已成风俗 , 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 。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
5、唐朝以后 , 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唐太宗生?。磐夤眵群艉牛?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 。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
文章插图
3、春联起源于什么1、春联起源: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 , 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 , 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 , 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
2、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桃符” , 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 , 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
3、贴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 , 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
文章插图
4、春联的由来?1、由来
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 , 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 , 名仙木 , 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 , 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
2、寓意
?。?)继承传统文化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从风格不同、内容丰富的对联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乡风民俗和浓郁的年味 。
?。?)增加节日气氛
春联象征着喜庆欢乐,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寓意过年、新年 , 增加节日气氛 , 看起来非常喜庆 。
(3)象征美好愿望
古人贴春联是为了驱邪保平安,而现在人们贴春联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美好愿望,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阖家幸福 。
3、讲究
1.春联的上联和下联一定要分清楚:上联一般是仄声结尾 , 也就是三四声,下联一般是平声收尾,也就是一二声,仄起平收 。
2.左右要分清楚:仄声贴右边,平声贴左边 。
3.贴春联的最佳时间(2个时段):腊月二十九下午13点-15点,寓意来年红红火火;除夕早上6点-12点,寓意好事全在今年发生 。
文章插图
5、春联起源于什么 中国最早的春联 春联最早的起源于什么时候
由桃符演变成春联 , 据说是在五代时候 , 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 。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版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以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 。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 。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 就可说明这一点 , 在宋人笔记中 , 也记载了文人喜欢书写春联的风气 。
【春联由来,春联的由来简介 简介春联的由来】 如张邦基《墨庄漫录》述苏东坡在黄州 , 于近岁除时 , 访王文甫,见其方治桃符,遂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 。元代初年,著名书画家赵松雪一次过扬州迎月楼,主人求赵松雪为其春联,赵松雪题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
春联的内容与酒楼非发,主人大喜,以紫金壶奉酬 。像赵松雪写的这种春联已被当作交际的礼品来看待了 。
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 。在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 , 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 。
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 。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遗侍从去查问究竟 。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 。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
信手拈来,语气不凡 。侍从捧着对联,交给了阉猪人家 。后来阉猪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亲制的对联,便装裱起来,挂在中堂,视为家宝,每日烧香敬奉 。据说,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 。
从那时起,春联在广大农村乡镇广泛流行,并在后芤一直盛行不衰 。一般人家最常用的春联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家家户户年前贴春联,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