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甜味剂的作用及危害甜味剂是对能够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的总称 。一般来说,甜味剂可分为营养型甜味剂和非营养型甜味剂 。前者与蔗糖甜度相同时的重量,产生的热量高于蔗糖产生热量的2% , 它主要包括各种糖类和糖醇类,如葡萄糖、果糖、异构糖、麦芽糖醇等;后者与蔗糖甜度相同时的重量,产生的热量低于蔗糖产生热量的2%,它包括甘草、甜叶菊、罗汉果等天然甜味剂和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甜味素等人工合成甜味剂 。由于人工合成甜味剂产生的热量少 , 对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龋齿等患者有益,加之又具有高效、经济等优点,因此在食品特别是软饮料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
我国目前糖精使用量较国际水平约高14倍 。每年超限量内销糖精7220吨,相当于挤占了约300余万吨食糖的消费市场 , 它意味着每年要挤占125家日榨甘蔗2000吨规模糖厂的生产量,使12.5万制糖职工失去就业机会,从而使1500万糖农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严重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 , 由于糖精的泛滥使用以及一些食品标签中未注明使用了糖精,甚至标的是食糖而实际使用糖精以牟取暴利,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危害 , 严重侵犯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
少数消费者在完全不知道糖精危害的情况下,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糖精 , 引起血小板减少会导致急性大出血,引发恶性事件 。据报载,一位49岁的中年男子 , 平时对甜味食品就有特殊偏好,接触了糖精后,觉得既便宜又好吃,就用西红柿蘸糖精水作为美味小吃,每天食用2―3次 , 连吃3天,共摄入糖精钠1.5克 。此后的两周内,该男子身上出现越来越多的皮下出血 , 且出现口腔出血、便血等恶化症状 , 送到医院抢救 , 发现他的血小板已降至1.4万个单位左右(正常值应在10万以上) 。另一家的孩子服用糖精的遭遇更惨痛 。这个家中有14岁、11岁的兄妹两人,因不懂得糖精与糖的区别 , 以为糖精就是从糖里提炼出来的,且价格便宜,便以口服糖精片作为消遣的零食,在短时间内两人口服糖精片80多片(约含纯糖精钠2克),不久兄妹两人都急性中毒 , 口吐白沫,不省人事 。经医院抢救发现,中毒者脑、心、肺、肾脏等都严重受损,左心衰竭 , 严重肺水肿,不能排尿,医院确诊为短时期内摄入大量糖精引起的 。
在一些中小学校的周围,遍布各种小食摊,卖各类小食品及饮料,如汽水、雪糕、话梅等 。这些价值不高的小食品,很容易吸引中小学生购买 。但这些既无生产标准又根本没有标识和出处的产品,基本上都含有糖精,长期服用,会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个别人产生厌食行为,干扰了青少年从正常膳食中摄取营养,对青少年的身体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在北京、河南新乡、开封、郑州等地的饮料市场随机抽取了98种不同品牌的饮料进行了商品比较试验 。抽样范围基本上涵盖了全国饮料市场的各个层次 , 基本上反映了国内饮料市场的情况 。此次比较试验结果显示,55.1%的饮料含有糖精 。而糖精是以苯酐、甲醇、亚硝酸钠等为原料合成的化工产品 , 多吃有害无益 。此次抽检的98种饮料中,有61.2%的饮料含各类人工合成甜味剂,含糖精钠的饮料达55.1% 。在饮料标签上,有27.55%的饮料使用甜味剂而未进行注明,其中含糖精钠而未注明的有23种,占全部抽查饮料的23.47% 。中消协对北京各商场抽取的28种饮料检测其含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甜味素时发现,有10种检出含有上述4种甜味剂,比率为35.7%;18种未检出上述任何一种甜味剂 。检测发现,两种饮料甜蜜素超标;6种饮料标签不合格,使用甜味剂未进行标注;3种饮料甜味剂名称使用不规范 。对北京郊区抽检的5种饮料全部含有糖精钠,比率为100%;两种抽检甜蜜素也全部检出 。对河南三城市各商场抽检的21种地方大中型饮料厂生产的易拉罐和软包装饮料检测,发现有3种含有糖精钠,3种含有甜蜜素 , 其中1种同时含有糖精钠和甜蜜素 。对44种河南乡镇小厂出产的玻璃瓶装和塑料瓶装饮料检测其糖精钠时发现,有40种含糖精钠,比率高达90.91% 。
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安全性经过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 , 只要生产厂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使用,并在食品标签上正确标注,对消费者的健康就不会造成危害 。但如果超量使用,则会危害人体健康 , 为此国家对甜味剂的使用范围及用量进行了严格规定 。
甜味剂的作用是赋予软饮料甜味 。而长期过量摄入亦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损害 。
甜味是甜味剂分子刺激味蕾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理过程 。甜味的高低称为甜度,是甜味剂的重要指标 。甜度不能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定量测定,只能凭借人们的味觉进行感官判断 。为比较甜味剂的甜度,一般是选择蔗糖作为标准,其他甜味剂的甜度是与它比较而得出的相对甜度 。
甜味剂的应用:
甜味剂对世界的食品有重要的影响,从1900年产量的8百万吨到1970年的7千万吨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希望甜味剂的能力尽可能低甚至为零,口感好,价格比较合适 。
五、六十年代以前的近一个世纪,食品工业中所使用的甜味剂多半是蔗糖和来自石油化工的糖精 。五、六十年代以后 , 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国相继出现了甜蜜素、二肽甜味剂、甜蛋白、乙酰磺胺酸钾及阿力甜等甜味剂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甜味剂
根据《食品添加剂手册》描述:甜味剂(Sweeteners)是指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的食物添加剂 。目前世界上使用的甜味剂很多,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 。糖醇类甜味剂多由人工合成,其甜度与蔗糖差不多 。因其热值较低,或因其与葡萄糖有不同的代谢过程,尚可有某些特殊的用途 。非糖类甜味剂甜度很高,用量少 , 热值很?。?多不参与代谢过程 。常称为非营养性或低热值甜味剂,称高甜度甜味剂,是甜味剂的重要品种 。
?在一些人的观念中,食品添加剂都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 。对此,元工程师说,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实际上,合格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没有任何坏处 。
但是,长期过量摄入亦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损害 。
危害:
1、脑神经异常 。2、致癌性、脑肿瘤,3、息肉 。4、眼睛畸形 。5、体重减少 。6、骨骼发育异常 。7、内脏异常 。8、大脑内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 9、孕妇服用后有出生脑残障婴儿的危险 , 10、其分解物有可能含有毒性 , 其分解物的安全性未得到确认,一瓶可乐在盛夏季节放置3个月,其中含有的阿斯巴特只有42%被分 。11、苯酮尿症患者摄取阿司帕坦可能受到致命的影响 。每6万到9万人中就会有一位不幸的人患上丧失苯基丙氨酸分解酶素的先天性遗传疾病,他们如果摄入含有阿司帕坦的食品,就会出现严重的智力障碍 。
作用:
增加食品的甜度,生产成本较低
不用担心甜味剂的危害,因为甜味剂只是作为一种调味剂让可乐中有甜味,很多食品中都有甜味剂,控制好量的话是很安全的 。
文章插图
2、三氯蔗糖的危害 三氯蔗糖的危害
三氯蔗糖的危害,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过三氯蔗糖的名号,所以对它了解也并不多,但是它的应用其实非常的广泛,特别是在很多食品中都可能会使用到 。但是这个东西也有一定的危害,下面是三氯蔗糖的危害 。
三氯蔗糖的危害1
三氯蔗糖是一种人造甜味剂,甜度较高,热量较低,通常在日常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添加 。正常食用三氯蔗糖对人体无明显影响,但过量食用可改变血糖水平,减少肠道有益菌群,甚至降低药效 。
1、调整血糖:三氯蔗糖是一种甜味剂,其本身并不含太多能量,但是如果摄入过量,则会改变体内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甚至会导致肥胖,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2、降低肠道有益菌群:过多的三氯蔗糖和糖类物质可对肠道内菌群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影响肠道菌群的数量,降低肠道中有益菌群,降低有益菌群,容易引起肠胃不适症状,如腹泻、胀气等;
3、减低药效:三氯蔗糖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小肠内分蛋白的性质,从而影响机体对某些药物的吸收,并影响药物的疗效;
4、其它:有些人比较敏感,在食用三氯蔗糖之后,会有过敏的表现,比如皮肤红斑、丘疹、瘙痒,还有咳嗽、胸闷等 。
假如在食品中添加三氯蔗糖,并在高温下烹调,可能导致三氯蔗糖变性,释放出有毒物质氯丙醇,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甚至可能致癌 。为了避免以上可能发生的危害,建议尽量食用天然食品,避免添加多食品添加剂 。血糖不稳定的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避免过量使用三氯蔗糖,以免引起血糖水平的波动 。
三氯蔗糖的危害2
三氯蔗糖的甜度是蔗糖的600倍,只要一丁点,就甜得不行 。三氯蔗糖的甜度是由蔗糖加工而来,但它并不是蔗糖 。它是将蔗糖中的三个羟基由氯取代而成 。三氯蔗糖不会被人体当做碳水化合物,被人体吸收的几率极低 , 几乎是没有变化地被人体直接代谢排出体外 。因此 , 三氯蔗糖不会提供任何能量 , 也适合糖尿病人使用 。
由于三氯蔗糖的性质十分稳定 , 它几乎可以用于任何需用用糖的地方 , 包括烹调和焙烤中 。
三氯蔗糖的危害
影响胰岛素敏感性、提高糖尿病风险
Diabetes Ca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吃三氯蔗糖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更大 。
还有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17名肥胖人群 , 在摄入三氯蔗糖或水后进行了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 。
结果发现,食用三氯蔗糖后血浆葡萄糖峰值浓度增加,而且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了23%,阻止了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
发表在CellMeta bolism上的一项2020年研究发现 , 摄入三氯蔗糖会迅速损害葡萄糖代谢 , 并导致葡萄糖代谢的肠脑控制失调 。
增加肠易激综合征和克罗恩病的风险
三氯蔗糖会伤害肠道菌群,比其他人工甜味剂(如糖精)对肠道细菌的危害更大 。
几年前,新泽西医学院的研究员秦博士在研究加拿大艾伯塔省居民20年来IBS的快速增长时发现,食用三氯蔗糖会导致IBS症状、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庑┗疾÷噬险橇?43% 。
2018年,炎症性肠病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使用三氯蔗糖等人造甜味剂会使克罗恩病的风险增加一倍,并且会加剧克罗恩病和其他促炎性疾病患者的肠道抗菌反应 。
可能与肠漏有关
由于人体无法消化三氯蔗糖,因此它会在人体胃肠道中消化过程中会损害肠壁,可能导致肠漏 。
毒理学与环境健康杂志发表了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一项动物研究,发现三氯蔗糖不仅显著减少肠道中的有益细菌,而且还增加了粪便的`pH值,这意味着会削弱身体可吸收的营养量 。
加热时可能会产生有毒或致癌化合物
虽然三氯蔗糖用于烘焙食品,但人造甜味剂的稳定性会随着温度和pH值的升高而降低 。
发表在《毒理学与环境健康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三氯蔗糖在加热时会发生热降解,产生危险的氯丙醇,这是一类具有潜在毒性的化合物 。
可能与体重增加有关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为期18个月的试验中,641名儿童(477人完成了研究)被随机分配接受每天8盎司罐装的不含卡路里的甜味或104大卡的含糖饮料 。
三氯蔗糖的危害3
广泛应用于各类饮料
三氯蔗糖俗称蔗糖素,是英国泰莱公司与伦敦大学共同研制的一种人工甜味剂 。三氯蔗糖的甜度是蔗糖的600倍 , 甜度是由蔗糖加工而来,但它并不是蔗糖 , 它是将蔗糖中的3个羟基由氯取代而成 。三氯蔗糖不会被人体当作碳水化合物,被人体吸收的几率极低 。因此,三氯蔗糖不会提供任何能量,也适合糖尿病人食用,所以很多含三氯蔗糖的产品往往带有“无糖”或“低糖”的广告宣传 。
在食品行业中,三氯蔗糖目前最广泛的应用是在各类饮料中,如碳酸饮料、果汁饮料、果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茶饮料、功能性饮料、咖啡饮品、酒精饮料等产品中 。
“由于三氯蔗糖的稳定性极好,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在饮料生产中作为甜味剂使用时,不会对饮料的香味、色调、透明性、黏性等稳定性指标产生任何影响 , 易于使用 。”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专家介绍 。
还介绍,不同于其他无热量甜味剂,加热也不会影响三氯蔗糖的味道或结构,它几乎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用糖的地方 , 包括烹调和焙烤中 。
正常食用不会超标
美国公众利益科学中心报告提到的这个研究显示,实验人员分别给3组老鼠使用剂量分别是每公斤500毫克、每公斤2000毫克、每公斤8000毫克和每公斤16000毫克的三氯蔗糖,并观察食用后的反应,结果发现老鼠发生造血肿瘤(白血?。┑姆缦赵黾恿?。
那么含有三氯蔗糖的食品到底能不能食用呢?表示 , 三氯蔗糖是否可以吃,还是要看究竟吃了多少 。
实际上,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甜味剂在使用前都会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然后才会获准使用 。对于三氯蔗糖的安全性评估,在过去的20年里,已经有超过100多项研究了,涉及三氯蔗糖的多种健康风险,包括毒性、致癌性、生殖健康、肾脏健康、大脑健康和血液健康、儿童健康和营养等 。这些研究表明,包括儿童、怀孕或哺乳妇女在内的一般人群将三氯蔗糖作为食品成分使用是安全的 。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经过多次环境和安全研究,在1990年确定三氯蔗糖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千克15毫克 。美国制定的安全限量更低,是每天每公斤体重5毫克 。表示,对于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来说,一天的限量是0.3克 。
考虑到三氯蔗糖的甜度是蔗糖的600倍,这相当于180克蔗糖产生的甜 , 正常食用不会“超标” , 意味着它的安全性很好,正常饮食完全不必太担心 。
文章插图
3、是敌人,还是朋友?人工甜味剂对于减肥和健康到底有何影响? 人工甜味剂是许多单独添加剂的总称,同时也称为非营养性甜味剂或者无热量人工甜味剂 。这些添加剂主要是用来减少糖的使用和卡路里的摄入 。
最常见的人工甜味剂有阿斯巴甜、三聚蔗糖、糖精以及木糖醇等等 。它们经常用于零卡饮料、口香糖、低卡烘焙食物中 。
人工甜味剂的甜度一般是单糖的80-700倍,因此哪怕是非常少量的人工甜味剂都能带来甜味 。
人们担心人工甜味剂及其对 健康 的影响有两大原因:
第一点比较直接 。为了获得更多的流量,社交媒体只有去博眼球,这通常是对科学研究的断章取义 。
第二点可能需要强调一下 。食物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 , 我们与它有着强烈的文化和 情感 联系 。正是如此,当食物被称为创新或者生物技术时,我们往往会保持警惕和怀疑 。人工甜味剂就是如此 。我们很难接受这样的事物,哪怕它可能没有坏处 。
社交媒体喜欢将人工甜味剂与癌症、肥胖、糖尿病和其他 健康 问题联系在一起 。被研究最多的人工甜味剂就是阿斯巴甜了 。
阿斯巴甜于1974年首次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人类食用 。FDA还将每日可接受摄入量(ADI)定为 50mg/kg体重。与人们普遍的看法相反,阿斯巴甜的ADI非常高 。一个75kg的人要喝几十瓶零卡可乐才会给他带来 健康 问题 。
然而,媒体对此往往不是这么报道的 。这是因为,在啮齿类动物身上进行的一些研究已经注意到某些类型的癌症,比如白血病和淋巴瘤,而这些研究中阿斯巴甜的摄入量低于ADI 。
然而 , 人类与啮齿类动物的代谢有很大的生理差异,所以将这些结果应用到人类身上并不合适 。
于是在2006年 , FDA又重新回顾了有关阿斯巴甜的所有数据,依旧确定了他们的立?。?根据超过100多项毒理学和临床研究,阿斯巴甜对于人类是安全的 。
至于有关人工甜味剂的最新研究,尤其是阿斯巴甜,都表明是完全安全的 。如果一个人的摄入量接近了ADI的限制,那么我想他更应该担心自己的饮食问题了 。
2014年发表在自然(Nature)上的一项研究让人们开始担心人工甜味剂对葡糖糖耐量和肠道菌群的影响[1]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为期11周的实验,他们给老鼠喂养三种液体,每种液体都含有10%浓度不同的人工甜味剂,分别是阿斯巴甜,糖精和三聚蔗糖 。
11周后 , 所有老鼠的空腹血糖均高于饮用正常液体或者含10%葡萄糖溶液的老鼠 。
然后,研究小组又进一步通过抗生素耗尽了这些老鼠的肠道菌群,来观察这是否会影响到葡萄糖耐量 。当肠道菌群耗尽时,葡萄糖不耐症消失了 。如果肠道菌群耗尽的老鼠被移植一个啮齿类动物的细菌群 , 而这个啮齿类动物一直在摄入糖精,那么葡萄糖不耐症就会复发 。
研究人员认为 , 这是由于大多数人工甜味剂不能通过正常胃肠道消化。相反,它们会直接进入肠道 , 在那里它们会遇到并且影响肠道菌群的构成 。
这些结果在人类身上也得到了复制 。7个平时不吃甜味剂的人在7天内摄入了最高安全剂量的糖精,其中4名受试者在第5天时糖耐量明显下降 。这4个受试者的肠道菌群也各不相同 , 研究最后肠道菌群也大不相同 。
不过,这不一定是反对甜味剂的确凿证据 。虽然研究了三种甜味剂时,但糖精的效果最明显 。然而 ,三氯蔗糖和阿斯巴甜都有证据表明它们与肠道菌群的耗尽有关 。
因此 , 目前我们还没有最终的定论 。我们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确认在其他 健康 饮食环境下对肠道菌群组成有害影响的发现以及确定这些结果是否有临床意义,特别是当我们摄入合理剂量的甜味剂时 。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都使用了非常高剂量的甜味剂 。虽然严格来说在安全范围内 , 但是很少有人每天会摄入到这个剂量 。
对于需要减去脂肪且有 健康 意识的人来说,甜味剂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
在健美运动或者力量举运动中,为了达到理想的组别或者体重来减脂对他们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在许多情况下 , 他们都需要长时间创造热量缺口,限制高热量食物 。
根据感觉来控制饮食的人使用甜味剂最大的问题在于影响食欲 。从本质上来说, 有甜味但是没有热量的食物和饮料只能部分激活我们的食物奖励途径 。
当我们的食物奖赏系统只被部分激活时,我们就想摄入更多的卡路里 。如果你没有计算卡路里,只是凭感觉进食,那么可能就是一个潜在的问题 。而且甜的东西吃的越多,我们就越渴望 。
2007年一项对现有证据的回顾显示,人工甜味剂的摄入没有带来任何卡路里摄入的改 变[2] 。从根本上来说 , 当你用人工甜味剂来代替真正单糖的摄入时,你也会补偿掉这节省下来的卡路里 。
如果你只是想维持体重,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因为单糖里面没有维生素和矿物质 , 你可以通过摄入更多 健康 的食物来补偿掉这节省下来的卡路里 。然而 , 如果你想通过人工甜味剂来减肥,那么你最好还是计算一下卡路里的摄入来确保你真的摄入了较少的卡路里 。
我认为 , 一个人在减肥期间使用人工甜味剂的主要原因就是满足对甜食的渴望,同时又不提高热量的摄入 。比如,我在减肥期间就会经常喝点无糖可乐,特别是夏天的时候 。一瓶冰阔落下肚非常舒服,而且甚至还能给我带来一些饱腹感 。
总而言之,只要你计算了热量的摄入,那么减肥期间用人工甜味剂来满足你对甜食的渴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
人工甜味剂是一种比单糖甜80-700倍的复合物 。在合理摄入的情况下,它对于人类是安全的 。
人工甜味剂可能会负面影响肠道菌群,从而影响代谢 健康,但是这还没有在人类中达成共识,而且临床效应是值得争论的 。如果你使用人工甜味剂帮助你减肥 , 那么最好还是计算一下卡路里的摄入,以免让身体补偿节省下来的热量 。
参考文献:
文章插图
4、甜味素对人体有害吗对人体是无害的 。
甜味素于1965年被发现 。由美国Seark公司开发并取得专利,1974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作食品添加剂,甜味素以其无毒、低热、高甜、不致肥胖、不引起龋齿,不致心血管疾病等优点而被广为使用,并被收入美国药典22版及美国食品化学药典(1983) 。其合成路线简单明了 。
扩展资料:
甜味剂是对能够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的总称 。一般来说,甜味剂可分为营养型甜味剂和非营养型甜味剂 。前者与蔗糖甜度相同时的重量,产生的热量高于蔗糖产生热量的2% , 它主要包括各种糖类和糖醇类,如葡萄糖、果糖、异构糖、麦芽糖醇等 。
后者与蔗糖甜度相同时的重量,产生的热量低于蔗糖产生热量的2%,它包括甘草、甜叶菊、罗汉果等天然甜味剂和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甜味素等人工合成甜味剂 。
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安全性经过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 , 只要生产厂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使用,并在食品标签上正确标注 , 对消费者的健康就不会造成危害 。但如果超量使用,则会危害人体健康,为此国家对甜味剂的使用范围及用量进行了严格规定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甜味素
文章插图
5、人工甜味剂的危害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在污水处理厂中几乎不降解,随着出水进入受纳水体,污染饮用水 。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等人工甜味剂具有潜在的持久性,可在水环境中积累 , 污染地表水 。糖精、甜蜜素和安赛蜜等人工甜味剂在降尘样品中被检出,污染大气 。
人工甜味剂的危害
人工甜味剂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药物、个人护理品的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代替蔗糖的有机化合物 。大部分人工甜味剂几乎不被人体转化,因此被称为无热量的糖 。
【人工甜味剂的危害,甜味剂的作用及危害】中国允许使用的甜味剂主要包括糖精、甜蜜素纽甜、安赛蜜、阿斯巴甜和三氯蔗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