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囚指的是孟郊 。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 , 故有“诗囚”之称 。孟郊,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诗人,少年时期隐居嵩山 。两试进士不第 , 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 , 曾任溧阳县尉 。由于不能舒展其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 。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 。代表作有《游子吟》、《感怀》、《伤春》等 。
孟郊的文学成就1、诗歌题材:在内容上 , 孟郊的诗超出了大历、贞元时代那些狭窄的题材范围 。孟郊的诗的主旋律是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 , 这是孟郊屡试不第、仕途艰辛、中年丧子等生活遭遇决定的;但孟郊还是能透过个人的命运看到一些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并以诗来反映这些生活 。
2、诗歌思想:孟郊接过元结一派手中的复古旗帜,在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上继续宣扬其复古思想 。孟郊宣扬仁义道德,歌颂尧舜古风,批判浇薄时风和叛乱犯上,处处显示出一个伟岸君子的姿态 , 对时俗采取一种不合作态度:“耻与新学游,愿将古农齐 。”孟郊所结交的官僚和朋友,如郑余庆等也大多是些重道德,守古遣的人物 。
【诗囚指的是哪位诗人 谁被称为诗囚】
3、诗歌艺术:古朴凝重 , 避熟避俗 。孟郊诗歌与当时盛行的浅俗流易不同,具有古朴凝重的特点 , 在古朴自然中又营造出新鲜的艺术效果 。
孟郊的主要作品孟郊的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 。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出自北宋宋敏求所编刊,黄丕烈所藏北宋蜀本,已不可见 。陆心源所藏汲古阁影宋精本,今归日本 。通行本有汲古阁本,闵刻朱墨本 。《四部丛刊》影印杭州叶氏藏明弘治本 。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 。注释有陈延杰《孟东野诗注》,夏敬观选注《孟郊诗》 。事迹可参考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夏敬观《孟东野先生年谱》、华忱之《唐孟郊年谱》 。
孟郊的诗歌欣赏1、《游子吟》原文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2、《游子吟》翻译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 , 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游子吟》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
2)、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
3)、临:将要 。
4)、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
5)、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 , 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
6)、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
4、《游子吟》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在溧阳 。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
5、《游子吟》作品鉴赏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 , 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 , 不作任何修饰 , 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 。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