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云想变作贵妃的衣裳,花想变为贵妃之容貌,贵妃之美 , 如沉香亭畔春风拂煦下的带露之牡丹 。若不是群玉仙山上才能见到的飘飘仙子,必定是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遇到的女神仙 。“云想衣裳花想容”出自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清平调三首》其一,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杨贵妃美貌的赞美之情 。
《清平调三首》其一原文清平调词三首·其一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 , 会向瑶台月下逢 。
《清平调三首》其一注释⑴清平调:唐大曲名,《乐府诗集》卷八十列于《近代曲辞》,后用为词牌 。
⑵“云想”句:悬想之辞,谓贵妃之美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 , 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
⑶槛:栏杆 。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
⑷群玉:山名,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因山中多玉石 , 故名 。
⑸会:应 。瑶台:传说中西王母所居宫殿 。
《清平调三首》其一赏析一起“云想衣裳花想容”七字 , 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 , 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 , 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 , 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
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 。“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 , 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 。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
《清平调三首》创作背景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 。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不可用旧日乐词 。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 。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
《清平调三首》作者介绍【云想衣裳花想容全诗翻译古诗文网 云想衣裳花想容全诗翻译】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