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礼节的事例 关于礼节的事例

有关礼节的事例 关于礼节的事例

1、程门立雪 。宋代有一个叫杨时的人,去拜访一个叫程颐的大学问家 。那天正下着大雪,而程颐刚好在睡觉,杨时怕打扰到老师休息,又不想放弃求学 。于是就在门口的雪里站着,恭候老师 。等程颐睡醒的时候 , 积雪深达一尺 。
2、周公吐哺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 。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 , 封于鲁 。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 , 建立制度 。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 。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 , 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 , 公不就封,留相武王 , 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 。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 。结果残余势力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势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子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等人 。结果周公东征平定三叔之乱 , 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 , 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 。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 。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 , 有什么错都是我的 。如果要死,就让我死吧 。成王果然病好了 。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 , 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

3、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 , 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 , 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 , 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 , 好孩子 , 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大家都很称赞他 。

【有关礼节的事例 关于礼节的事例】4、孟子休妻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有一次,孟子的妻子在房间里休息,因为是独自一个人,便无所顾忌地将两腿叉开坐着 。这时,孟子推门进来 , 一看见妻子这样坐着,非常生气 。原来,古人称这种双腿向前叉开坐为箕踞 , 箕踞向人是非常不礼仪的 。孟子一声不吭就走出去,看到孟母,便说:“我要把妻子休回娘家去 。”孟母问他:“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她既不懂礼仪 , 又没有仪态 。”孟母又问:“因为什么而认为她没礼仪呢?”,“她双腿叉开坐着 , 箕踞向人,”孟子回道:“所以要休她 。”“那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孟母问 。孟子便把刚才的一幕说给孟母听,孟母听完后说:那么没礼仪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妻子 。难道你忘了《礼记》上是怎么教人的,进屋前,要先问一下里面是谁 。上厅堂时,要高声说话;为避免看见别人的隐私 , 进房后,眼睛应向下看 。你想想,卧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声、不低头就闯了进去,已经先失了礼,怎么能责备别人没礼仪呢?没礼仪的人是你自己呀!一席话说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没提什么休妻子回娘家的话了 。

5、汉明帝敬师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教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教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鞯劬团扇俗ǔ涛课? ,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教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教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 , 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 , 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