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被誉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史书是

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被誉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史书是

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被誉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史书是《资治通鉴》 。
【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被誉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史书是】《资治通鉴》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内容简介《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 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 。
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
《资治通鉴》这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 。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
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 。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

《资治通鉴》赏析司马光是为了巩固当时的封建政权,才编写《资治通鉴》,这就决定了此书的内容主要是政治史 。因此,在编纂《资治通鉴》时,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有所发展 。他把历史的君主根据他们的才能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 。
除政治之外,《资治通鉴》在文化、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均有记载 。在文化方面,就学术思想来说,上至先秦的儒、法名、阴阳、纵横五家的代表人物和学术主张,下及汉初的黄老思想,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以及魏晋玄学的盛行都有记载 。
对于佛教、道教的起源、发展,以及儒、佛、道之间的斗争也有叙述 。对西汉以来经学的发展,典籍的校理 , 石经的刻立,九经的雕印及流传,都有较系统的陈述 。著名的文人学士及其作品也有记载 。

在科技方面,记载最多的是历代的历法 。其他如天文学、地理学、土木建筑(如秦代的长城,隋唐的长安城和洛阳城)、水利工程(隋代的大运河)也有反映 。
《资治通鉴》也注意关于经济的记载,因田赋和赋税是封建经济的首要问题 。因此,它对于商鞅变法,文景之治,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等都有记载 。
对于军事的记载,《资治通鉴》也很突出,对战争的描述也很生动 。凡是重大的战役,对战争的起因,战局的分析,战事的过程及其影响 , 都有详细记载 。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 都是杰出的例证 。
《资治通鉴》创作背景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 。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 。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 。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 。元丰七年(1084)书成 。
《资治通鉴》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 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自幼嗜学 , 尤喜《春秋左氏传》 。
司马光著述颇多 。除了《资治通鉴》 , 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 。
此外 , 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记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 。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