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生平简介 范仲淹生平简介说明

范仲淹生平简介 范仲淹生平简介说明

1、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人,生于公元989年8月29日,卒于1052年5月20日 。按照在位皇帝的时期划分,他生于太宗朝,学习和在底层做官是在真宗朝,政治上成熟、做出重大成就的时期是在仁宗朝 。
2、范仲淹祖上世居河内(黄河以北),唐末动乱 , 迁往南方 , 居住在苏州 。五代时 , 祖父、父亲一辈侍奉“五代十国”中的吴越国(政治中心在杭州) 。宋太宗时(978年),吴越王钱俶“纳土归宋”,范仲淹的父亲范墉也随着吴越王归宋 。
3、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范仲淹出生 。两岁时 , 父亲去世;四岁时,母亲谢氏带着范仲淹改嫁长山人(山东邹平)朱文翰,改名朱说 。年青时的范仲淹就读于长山的长白山醴泉寺;二十三岁时,得知自己的身世,于是离家,前往应天府(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学习 。

4、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开始在地方上任职 。二十九岁时,恢复范姓 , 改姓名为范仲淹 。后来 , 母亲去世,范仲淹被晏殊聘用 , 管理应天书院 。在为母亲服完丧后,晏殊将他推荐给朝廷,任秘阁校理 。但因为上书请太后还政于仁宗皇帝,没得到允许,于是自请出朝,到地方上任官 。
5、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太后去世 , 仁宗亲政,将范仲淹召回,任右司谏 。不久 , 因为和众谏官劝阻皇帝废后 , 被贬出朝廷 , 到地方任职 , 先后在睦州(杭州淳安)和苏州任职 , 在苏州时颇有政绩 。
【范仲淹生平简介 范仲淹生平简介说明】
6、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冬季 , 再次被召回,判国子监 。后来又任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第二年五月,因反对迁都洛阳,与宰相吕夷简意见不合 。又上《百官图》直接抨击吕夷简,被吕夷简指为“荐引朋党,离间君臣”,贬知饶州(江西鄱阳县) 。后来又到润州(江苏镇江)、越州(浙江绍兴)任职,每到一地,必定兴学助教 。

7、这段时间,西夏元昊大举侵略宋朝边境,宋朝出兵屡次失败 。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因为陕西安抚使韩琦的推荐,范仲淹知永兴军,途中转为陕西转运使 。很快,朝廷任命韩琦和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 , 范仲淹负责鄜延路防务(陕西延安) 。
8、第二年,又改知庆州(甘肃庆阳) 。在西北守边期间,范仲淹采取以防守为主,并积极占据险要、步步为营进逼西夏的策略,并取得了极大成功,提高了他的名望和政治地位 。
9、庆历三年(1043年) , 宋朝和西夏准备议和 。范仲淹与韩琦入朝为枢密副使;八月为参知政事(副宰相) , 并上十策《答手诏条陈十事疏》 , “庆历新政”开始 。但因为新政太仓促 , 而且遭到保守派反对,于第二年下半年彻底失败 。范仲淹等人因遭到保守派的谗言陷害,被贬出朝,范仲淹知邠州(陕西彬县) 。
10、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改知邓州(河南邓州),从此完全远离了政治中心,进入半退休状态 。范仲淹在邓州创建百花书院 , 并亲自讲学 。之后,范仲淹又知杭州、知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正月,范仲淹徙知颍州(安徽阜阳市) 。五月二十日,在上任途中 , 走到徐州市,去世 。十二月,葬于洛阳万安山下 。谥号“文正”,因此后世又称他为“范文正公”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