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前半生》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自传体小说作品,初看时,满族人的名字都类似,又多生僻字,看得有点晕 , 分不清谁是谁,人物关系被我看乱了,看得不急 , 慢慢看,反正情况以前都大致了解,就没有什么迫切想知道的人物命运,缓缓读来,静度时光 。
2、了解溥仪的成长和生活,对我的思想帮助很大 , 同样经历少年、青年、壮年,也同样为成长付出惨痛的代价,青春还是有悔的,看着看着,又发觉溥仪和我辈的又一共同点,死要面子活受罪,徒增许多坎坷,不值得啊!为年轻付出的代价的确是大了点 , 忆峥嵘岁月 , 似雾里看花 。
3、一个人的命运和他的雄心壮志不匹配,最后一定是悲剧,都说时事造英雄,但也造悲剧,溥仪的悲剧不在于他个人,而在于悲剧的近代中国 。
4 末代皇帝,命运多舛,其实二战若日本胜了,弄不好 , 到现在,他还是伪满洲国的皇帝呢 , 成败未知啊!从书中感到的,更多是可怜,其实人都可怜,不同的是人可怜别人,谁可怜你呢?
5、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都讲得是劳动改造,是忏悔,把自己做反面教材 , 歌颂**的好,也够难为的 , 整本书充斥着悔过,六十年代成书,当时的政治精神压力好大 , 其实一直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 , 言论都是受管制的,哪有今天的自由呢,所以看着末代皇帝就俩字,窝囊,仨字,太窝囊,为**的政治言论服务 , 其实依然是个傀儡 。
6、而如今网上漫天遍布批评**的文章,也少人监管,不得不说,言论自由了,肯允许人说话了,这也许就是过去所说的“人权”吧 , 但溥仪的权利全都用在了改造和忏悔上,更突出了末代的悲哀和可怜,终究还只是个政治工具而已 。
7、另一感觉,就是本书参与写作的人很多,最后只署溥仪的名,纯属为**的政治宣传服务的,是政治工具,而不只是自传,没有把重点放到自身情况的描述上,一味忏悔罪过 , 歌颂**好 。
8、傀儡、悲哀、可怜、窝囊伴随了一生,从生命开头贯穿到结尾,比起来 , 还是我们更有生命的尊严了,尽管,我曾经为更极端的尊严吃过大亏,但醒悟时 , 沧海桑田、花月静好,真正的生活美满,才是做人正确的尊严 。
【溥仪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溥仪我的前半生读后感800字】9、全书已看到尾声 , 正值我一年中工作最繁忙的时节 , 晚上、甚至深夜,静静的看看小说,整个人都跟着静了下来,与溥仪相同,我对自己的改造,也见了成效 , 不再是鲁莽、各色的少年 , 棱角早被生活磨圆滑了,每每有得有失,依旧是那俩字,知足 , 作为一个末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争取维护尊严的实在与实际,而并非死要面子,这一点,我已经改造的很好了,有返璞归真的意味,每每从镜子中看到自己,感到又回到了那个文质彬彬的弱书生,一切虚妄都已随风飘散,我还是我,现在还是从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