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忌贪凉
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是脾胃病高发季节,特别是溃疡患者更易复发,因此这个时节应格外注意调停脾胃 。尤其是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在饮食方面,立秋后人们不宜多吃寒凉食物或生冷不洁的瓜果 。所谓”秋瓜坏肚”的民谚就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因此,专家提醒人们,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在秋季一般应当少食多餐 , 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进食油腻食物 。除此以外,为了增强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抗寒能力,很多人都习惯在秋季进行户外锻炼 , 并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 , 在秋季尽量少添衣物 。专家认为 , ”秋冻”自有一番道理,但人们切不可过于贪凉,秋天的早晚气温较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 。锻炼时应在身体发热后,才能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
2、忌过燥
秋季气候日渐干燥,会使人皮肤和口角干裂,口干咽燥,声音嘶哑 。有些人还会出现毛发脱落增多,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症状,俗称”秋燥症” 。如果人体抵抗力下降,那么很容易导致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从而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此外 , 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在这一时节往往会症状加重 。所以在秋季要特别注意养阴润肺 。从中医角度来看,除了应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以外,人们可以选用一些具有养阴润燥功能的保健品和中药来调养身体,比如西洋参、燕窝、哈士蟆油、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 。西洋参性味苦、微甘,有补气养阴、清虚火、生津液的作用,适用于气阴足、津少口渴、肺虚咳嗽、虚热烦躁等症 。燕窝性味甘平,有益虚补损、滋阴润燥、化痰止嗽之功,常用于肺肾不足、虚损痨瘵、咳嗽气急等症 。一般而言,药补不如食补,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多吃一些如生梨、甘蔗、荸荠、柚子、枇杷等具有很好润燥功效的水果,或者、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米、花生、菠菜等食品,还可以自制诸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雪梨川贝冰糖羹这样的饮品,同样可以达到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效果 。
3、忌乱补
秋季是进补的季节,但进补并非“乱补”,因此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 , 更不要虚实不分就滥补一气 。一位老中医告诉采访人员,“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则不宜用补药 。”同时,虚病还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因此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 , 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进补时还忌讳多多益善,因为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虽然俗话说“秋冬进补,春天打虎” , 但要牢记五大忌:一忌、无病进补 。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 , 又害自身 。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 。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欢伞⒛矫?。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 , 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服用的人就多 。其实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三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 。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 。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四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因此,进补要适量;五忌、以药代食 。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 。
【秋季养生禁忌】养生的关键是习惯,秋季养生格外要求人们在起居上做到早睡早起勤锻炼 。从中医角度讲,”早睡以利养阴,早起以利舒肺” 。呼吸新鲜空气 , 能够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加强防寒锻炼 , 可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境 , 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