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服饰 摔跤手服装

摔跤服饰 摔跤手服装


辽阔的乌珠穆沁草原是摔跤手的摇篮 。这里摔跤的传统源远流长 , 盛名至今不衰 。康熙五年(1666年),在清政府主持的盛会上 , 安珠在一千零二十四名摔跤手参赛的大比中独占鳌头 。十九世纪初 , 巴特尔朝克图参加清廷京师盛会 , 又以头名布魁载誊而归 。十九世纪中叶的摔跤手都仁赛嘎(都仁扎那),更是牧民传说和歌谣中的人物 。乌珠穆沁的摔跤服装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
坎肩
这是为便于对方抓拿穿着的摔跤上衣 。从质地看,有香牛皮、粗面革、毡子和布子的四种 。从式样看,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 。开放式又叫蝴蝶坎肩、翅膀坎肩 。因为形状有点像蝴蝶翅,实际上就是一种紧身坎肩,有领口无领,袖子很短 , 有个后片,前面几乎什么也没有,用两根皮条(坎肩上面带着)裹回来,扎在腰上就成 。不论用什么材料制作,领口、袖上、边缘一带一定要用香牛皮或粗革层层镶边 , 用皮筋、丝线、麻筋等密密地缝纳出来,在上述这些部位和后腰两侧用银或铜泡钉镶嵌出来(要不摔出汗以后就滑得抓不住了) , 后心还有个五寸见方或月亮似的银镜或铜镜 。镜上有錾花或鼓出来的四雄(龙凤狮虎)及象、鹿等图案 。也有各种纹样和蒙文篆字或方块蒙古字的 。一定要用结实的布做里子 。

围裙
这不是家庭主妇腰上围的那种东西,而是把红、黄、蓝三色绸、缎、布条扎起来,穿缀在一根结实的皮条上,牢牢地扎在腰间 , 在摔跤坎肩下边、裤带和套裤裤腰上边再紧紧地捆上一层,让那些花花绿绿的布条垂下来,一行动就抖动起来,加上这身怪异的打扮 , 往往给你一种无敌猛狮之类的奇想 。

靴捆
摔跤手穿的靴子跟平时没有什么不同,但作用似乎不同 。这是为了保护脚部、使人站稳,很好地发挥摔跤的各种技巧 。怕它滑脱和踢起来得劲,要用一条结实的皮条捆几圈,这就是靴捆,长可六尺,宽约二公分 , 一头拴铜环、铁环,或打个死扣 , 
包腿
乌珠穆沁摔跤手有个特点,"绊踢"的技巧用得十分普遍,为了保护小腿,便发明了包腿这种东西 。将装砖茶的竹箱拆开 , 把竹子削成竹篦,从踝骨开始,一直缠到膝盖以下 。这就是包腿 。

套裤
牧人平时骑马外出,为了保护裤子,温暖膝盖,也要穿套裤 。但摔跤手穿的套裤基本上成了装饰品 。尤其是新手,一定要用颜色鲜艳的缎子做料,用各色库锦和金银线绣出边来,再用刺绣和沾贴工艺描出四雄和蝙蝠、万字各种图案,看去像大戏里武将腿上戴的甲一样 。里面的裤子也特肥 , 上面羊胃一样有无数褶子,据说也有护裆的作用 。
吉祥带
就是摔跤手脖子上戴的绸缎条儿,戴的越多的说明获胜的次数越多 。这绸缎条儿虽然不过一指多宽,却不是随便给的 , 它是同奖品一起赠送的 。六十四名摔跤手比赛夺魁的布魁,可以得到一块三角形的吉祥带(整方绸子的一半) 。一百二十八名摔跤手比赛夺冠的布魁,可以得到一匹打了结的绸哈达 。
乌珠穆沁有交接吉祥带的习俗 。一位久经沙场、多次夺魁的布魁年过半百,就要把自己的摔跤坎肩和吉祥带传给他有希望的后代和乡邻里崭露头角的新手,举行一个有趣的仪式 。一般是在一个什么大型的集会上(比如那达慕),经过上级事先批准,某两个人或几对人要被封为荣誉布魁 。届时这几个人来到会场,披挂整齐,互相摔三轮跤 。不过并不是比赛 , 而是表演,最后要摔成和局 , 然后立于主席台前 , 由主持人简单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过去取得的荣誉,将奖品发给他们 。
【摔跤服饰 摔跤手服装】奖品与这次即将夺冠的布魁相同或相近 。受奖的布魁要当场把自己的坎肩和吉祥带解下,给选定的接班人穿戴上,预祝他比赛取得好名次,不要辜负老辈的期望 。这次发的奖品,是这些布魁一生中最后领到的奖品,也是最后一次参加比赛 。这个仪式结束,摔跤比赛才正式开始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