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 , 葫芦是制作乐器的重要原材料 , 其价值不亚于丝 , 竹 。《尧典》中有匏为八音之一的说法 。葫芦笙最早载于汉代的《礼乐志》:“有葫芦笙 。”后来晋崔豹《古今注》又一次提到:“瓠有柄者悬瓠,可以为笙,曲沃者尤善 。秋乃可,和则漆其里 。”这句话是说长柄葫芦可以加工成笙,其中以曲沃的葫芦最佳 。除了笙、竽等簧管乐器外,葫芦还可以做弦乐器或弹拨乐器的共鸣箱 。葫芦还可以做鸽哨,分很多种,制法各异 。
【工艺葫芦的文化价值有哪些 工艺葫芦的文化价值有哪些特点】“葫芦丝”在民间称为“葫芦萧” , 别处也有称为“葫芦笙”,名称的变化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解放初期,知识青年下乡 , 将傣族不标准的汉语“萧”误听为丝而得名 , 有说是为了区别于哈尼族的“芦笙”又区别于“萧”(萧无簧),故文艺工作者将它定名为“葫芦丝” 。说以前者居多 。葫芦丝的傣语名称为“筚朗道”,“朗道”为“葫芦”的傣语名 , “筚”为傣语对吹管乐器的总称 。德昂语称“筚格宝”,阿昌语称“拍勒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