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病虫害防治知识 蜜蜂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有哪些( 二 )


(四)预防和治疗:1、预防 。可采取增强群势(合并弱群、补助幼虫脾) , 提高清巢能力(介入新产卵王 , 因产卵快 , 可促使清巢) , 人工补饲(早春可补给蛋白质饲料 , 如花粉)等 , 提高蜂群抗病能力 。2、治疗 。以链霉素及“保幼康”效果最好 , 剂量同前 。另有报道:用100万国际单位肠杆霉素加1公斤水或1:1糖浆喂蜂 , 治疗效果达100% 。
三、囊状幼虫病
(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属毁灭性病害之一 , 传播快 , 流行迅速 , 染病率极强 。西吉县该病多发于春夏之交的5、6月份或秋冬之交的8、9月份 。该病发生的季节性明显 , 与气候、蜜源以及群势关系密切 。一般气温较高、蜜源好或贮蜜足、群势强大时不易发病 。该病具有反复性 , 每3—5年就有一次发病高峰期 。危害对象以中华蜜蜂为主 , 西方蜜蜂很少见有蜂群染病 。该病发生时 , 群内秩序混乱 , 蜂群无采集、护卫能力 , 群内见子不见蜂 , 工蜂很少护脾 , 清巢能力差 。如果防治不及时 , 常常全群覆没 , 损失极大 。
(二)病原:该病由Φ30μm的球形粒子即蜜蜂囊状幼虫病毒引起 。该病毒为20面体 , 无囊膜 , 核酸单链 , RNA型 , 主要聚集在蜜蜂咽侧体、舌下腺及脑中 。脑和咽侧体受到危害时 , 致使内分泌紊乱 , 同时调节并产生毒素 , 进而抑制幼虫的蜕皮过程 。该病毒有严格的寄生性(只存在于活的组织中) , 离开活体后 , 在59℃的热水中30分钟失活;在70℃的蜂蜜中10分钟可杀死;在花粉、蜂蜜中可存活1月之久;在干燥、阳光直射下存活4—6小时;冬季可潜伏于越冬蜂体、被污染的饲料、巢脾等各处 。该病毒致病率极高 , 1只患病死亡的虫尸 , 可以使3000只以上的幼虫患病 。
(三)症状及诊断要点:患病虫龄以1—2日龄幼虫最易感染 , 潜伏期5—6天 。死亡以封盖前大幼虫为主 , 虫尸头部上翘 , 黄白色 , 无臭、无味、无黏性 , 体内充满乳白色液体 , 体躯分节明显 。在放大镜下 , 可见气管和皮下溢出液在流动 。子脾呈暗灰色 , 封盖下陷 , 有被工蜂咬开的小孔 , 内有尖头勾状幼虫 。如清理不及时 , 则体色变为褐色 , 头部低垂接近巢房壁 , 体表失去弹性和光泽 , 逐渐变硬 , 用镊子夹出时呈囊状 。到后期 , 虫尸前端呈黑色 , 表皮因干枯而变硬 , 继而脱离巢房内壁 , 呈现“龙船状” 。到完全干枯后 , 虫尸变成很脆的“鳞片” , 可研为粉末 。
(四)预防和治疗:1、预防 。(1)抗病选种 。即从患有该病的蜂场中选出抗病力较强的蜂群做母群 , 移虫育王、换王 , 经过几代选育 , 可以使群体抗病力增强 。(2)加强饲养管理 。做到群势密集 , 加强保温 , 使蜂多于脾;断子清巢 , 减少传染源 。(3)补喂蛋白质和多维素 , 增强蜜蜂机体体质 。(4)坚持常年饲养强群 , 以增强抗病力 。2、治疗 。以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如半枝莲、杜仲、刺五加、甘草、金不换等)为主 , 另外 , 如中国蜜蜂研究所生产的“抗病毒862”以及SM细菌核酸霉、病毒唑针剂等均有一定疗效 。尤以半枝莲50克加多维素适量 , 配以病毒唑针剂治疗效果较好(该剂量兑入1:1糖浆 , 喂蜂10足框)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