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病虫害防治知识 蜜蜂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有哪些( 六 )


1、与温度的关系 。该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0-21℃ , 早春寒潮过后极易发生 。
2、与蜜源和饲料的关系 。外界蜜粉源充足 , 群内有足够的优质饲料时 , 蜂群群势较强 , 不易发生蛹病;当早春或晚秋外界蜜粉源缺乏或使用劣质饲料饲喂蜂群 , 由于蜜蜂处于饥饿状态 , 营养不良 , 因此这时若遇阴雨、寒潮天气 , 极易发生蜂蛹病 。
3、与蜂种及蜂王年龄的关系 。西方蜜蜂(意蜂)发生较普遍 , 受害亦严重;卡尼阿兰蜂和东北黑蜂发病较轻;中蜂群个别发生 。一般地 , 老王群易感病 , 年轻蜂王群发病较少、较轻 。
(二)病源:该病由Ф20μm的球形颗粒即蜜蜂蛹病毒(Honey-Bee PupaVirus)引起 。该病毒主要寄生于工蜂蛹头部、中肠及患病蜂王的卵巢管中 , 无囊膜 , 对乙醚和氯仿有抵抗力 , 具感染活性 。
(三)症状及诊断技术:该病典型症状是死亡的工蜂蛹多呈干枯状 , 也有的呈湿润状 , 病毒在大幼虫阶段侵入 , 发病幼虫失去自然光泽和其饱满度 , 体色呈灰白色 , 逐渐变为浅褐色至深褐色;死亡蜂蛹呈暗褐色或黑色 , 尸体无臭味 , 无黏性 , 多数巢房被工蜂咬破 , 头部露出 , 呈“白头蛹”状 。巢门口常见被工蜂拖出的死蜂蛹和发育不健全的幼蜂;提脾(封盖子脾)检查时 , 可见子脾不平整 , 有巢房盖开启的死蜂蛹或出现插花子脾现象 , 即可初步诊之 。在患病蜂群中 , 也有极少数病蛹发育为成年蜂 , 但这些幼蜂由于体质衰弱 , 一般不能出房而死于巢房内;个别勉强出房的 , 因发育不健全 , 出房不久便死亡 。患病蜂群工蜂行动疲软 , 出勤率和采集力明显下降 , 分泌王浆和哺育幼虫能力降低 , 对蜂蜜和王浆产量影响很大 , 病情严重群出现蜂王自然交替或飞逃 。
由于该病症状与蜂螨、巢虫危害造成的死蛹 , 以及囊状幼虫病、美洲幼虫病病状容易混淆 , 因此最好通过鉴别诊断加以区别:
受蜂螨危害的蜂群 , 常出现幼蜂翅膀残缺或蜂蛹死亡 , 这种情况可以在蜂体及巢房内的蜂蛹和幼虫体上检查到较多数量的大、小蜂螨;受巢虫危害的蜂群 , 一般多为弱群 , 常出现成片的封盖巢房被工蜂咬开 , 死蜂蛹头部外露 , 呈“白头蛹“状 , 但拉出死蛹后可见到巢虫;囊幼病多出现在大幼虫期 , 死亡幼虫呈典型囊状袋 , 头部上翘 , 而蜂蛹病没有这个症状;美幼病死蛹的典型症状是吻伸出 , 而蜂蛹病无此症状 。
(四)预防和治疗:
1、选育抗病品种 , 更换蜂王 。在生产实践中 , 可选择无病蜂群作为种群 , 培育蜂王用以更换病群蜂王 , 增强蜂群的抵抗力 。
2、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群内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 , 加强保温 , 保持蜜粉充足 , 辅以适当的维生素、食盐等;注意卫生操作 , 杜绝传染源 , 对工蜂拖出箱外的死蜂蛹要及时清扫 , 集中烧毁 , 以消灭传染源;不要将患病蜂群的子脾调入健康群 , 避免人为传染 。
3、每年秋末冬初 , 蜂场要对换下来的蜂箱、蜂具等用喷灯火焰灼烧消毒 , 对巢脾用高效巢脾消毒剂浸泡消毒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