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华为拿到月亮模式专利,那AI摄影还远吗?( 二 )


种种AI模式的出现让拍照变得前所未有地简单 , 用户不再需要考虑光线和构图 , 只要按下快门 , 各式各样的AI辅助就能帮用户完成所有操作 。 但这样的照片还算是用户拍摄的吗?在数字摄影时代 , 过度的“AI优化”又是否能体现手机的真实拍照能力呢?
优化不等于造假尽管听起来有些“矫枉过正” , 但在数字摄影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 , 手机品牌通过各种AI场景优化模式 , 对照片进行无节制的“优化” ,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警惕的现象 。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由于手机品牌的过度“优化” , 把不新鲜的蔬菜水果“优化”得郁郁葱葱 , 有的用户甚至无法提交退款的凭证 。 除此之外 , 以三星为首的过饱和相机调校也会把照片的色彩饱和度直接拉满 , 让照片失去细节 。
前置模式同样也是照片AI过处理的重灾区 , 为了让用户看起来更上镜 , 包括苹果在内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从驱动的层面对摄像头进行美颜优化 , 而这种优化却会让照片涂抹掉原本的细节 , 却无法起到“记录”的效果 。
而前几年手机品牌选择All in的“夜景模式” , 更是场景优化起到反效果的最好体现 。 我不知道大家对夜景模式有什么期待 , 但在我看来 , 谷歌Pixel那种把黑夜化成白昼的AI优化 , 充其量只能说微光模式:把晚上拍得跟白天一样亮堂 , 那还算什么“夜景”?在摄影论坛上 , 这种“颠倒黑白”的AI摄影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 从表面上看 , 这是AI模式“画蛇添足”的问题 , 但从更深的层次看 , 这其实更像是“记录”和“创作”之间的矛盾 。

在数字摄影时代 , 计算摄影和CG创作其实只有一线之隔:最终输出的画面究竟是不是完全源自拍摄时获得的数据 。 举个例子 , 作为计算摄影的代表 , Pixel手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配备长焦相机 , 即使是双摄像头机型采用的也是广角+超广角的配备 。 作为摄影爱好者 , 我个人更希望手机配备一个好用的长焦镜头 。 但对厂家来说 , 之所以不配备长焦 , 这除了技术和成本的限制之外 , 也有着对计算摄影的考量 。
对谷歌来说 , 长焦画面可以通过AI技术融合两个摄像头拍摄的画面 , 用数字技术实现对长焦画面的覆盖 。 但对超广角来说 , 由于广角摄像头无法覆盖超广角的视角 , 如果用AI技术“补全” , 那说白了就是无中生有 。 因此绝大多数的双摄手机 , 甚至是现在不少所谓的“影像旗舰”都只配备了超广角和广角相机 。 而这些用于强化画质的AI在拍摄时发挥的作用也绝对不是无中生有 , 而是突破软件的限制 , 发挥出硬件的全部实力 。
消费者的认可才最重要从这个角度看 , 手机拍照时的AI优化从来都不只是软件取舍的问题 , 越来越多样化的相机模式不仅改变了用户拍照的流程 , 更是改变了手机摄影的发展历程 。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 , 越来越丰富的拍摄模式可以大幅简化用户拍照的流程 , 降低手机摄影的门槛 , 让越来越多的人能享受到拍摄带来的乐趣 。
这也是小米 , vivo等国产手机品牌开始在手机的场景模式上发力的原因 , 在2018年前后 , 手机品牌对摄影的优化更多地停留在堆砌硬件的层面 , 在当时的宣传物料中 , 超高像素和超长变焦才是国产品牌发力手机摄影的落脚点 。 这些品牌虽然给用户提供了非常出色的硬件 , 但却不能直接满足用户“想随手拍出好照片”的用户痛点 。

【月亮|华为拿到月亮模式专利,那AI摄影还远吗?】直到P30 Pro的月亮模式横空出世 , 国产手机品牌才意识到软件优化的重要性 。 因此近几年基于AI技术的本地优化已经成为了手机摄影时的必备功能 。 尽管优秀的算法需要和出色的硬件配合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 但对用户来说 , 足够好用的场景模式能极大地优化拍摄体验 , 让用户真正愿意拍照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