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拼音版原文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拼音版原文】1、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 , 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 , 则移其民于河东 , 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 ,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 , 寡人之民不加多 , 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 ,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 兵刃既接 , 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 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 , 则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 , 是亦走也 。”
曰:“王如知此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不违农时 , 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 ,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 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 材木不可胜用 , 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 , 王道之始也 。
“五亩之宅 , 树之以桑 , 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 , 无失其时 ,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 , 勿夺其时 ,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 , 申之以孝悌(tì)之义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 , 黎民不饥不寒 , 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 , 未之有也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 , 人死 , 则曰:‘非我也 , 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曰:‘非我也 , 兵也?’王无罪岁 , 斯天下之民至焉 。”
2、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 , (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 , 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 , 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 , 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 , 我的百姓并不更多 , 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 , 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咚咚地击鼓进军 , 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 , 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 , 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 , 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 , (您以为)怎么样呢?”
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 , 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 , 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
“不违背农时 , 粮食就吃不完(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 。密网不进池塘捕鱼 , 鱼鳖就不会吃完(古时曾经规定 , 网眼在四寸[合现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 , 禁止下池沼内捕鱼) 。按照季节砍伐树木(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 , 那时生长时节已过) , 那木材便用不完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 , 木材用不完 , 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 。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 , 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
“在五亩(五亩:合现在一亩二分多)大的住宅田旁 , 种上桑树 , 五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凭此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 。畜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豚:小猪 。彘:大猪) , 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 , 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吃到肉了 。百亩的耕地 , 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 , 数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有挨饿的情况了(数:几) 。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 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庠序:学校 , 商(殷)代叫序 , 周代叫庠) , 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 。七十岁的时候都能穿衣吃肉 , 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 , 能达到这样的地步 , 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 , 是不曾有过的事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