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通往下一片蓝海的“合规化”路径


医美行业:通往下一片蓝海的“合规化”路径

文章插图
中新经纬11月23日电 10月 , 医美行业又一新规落定,延展出了行业监管新的故事线 。
这次,仍然剑指良莠不齐的从业机构及个人中,部分以物质最大利益为目标,而将安全、合规抛之脑后的现象,但更加细化明确 。
医美行业真正的“敌人”从不来自于外部,始终是内部根生的所谓“黑医美” 。
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医美行业投诉7233件;这个数字在五年前,还是483件 。五年的时间里,医美行业投诉量增长近14倍 。黑猫投诉平台上,2021年全年医美投诉量也已超8000条,投诉问题集中于资质不明、虚假宣传效果、诱导医美贷等 。
今年3·15晚会也点名了医美行业培训乱象 。号称“零基础”“包教包会”的全科医美培训班收费高昂,招收学员的门槛极低 , 承诺却很高 , 甚至对没有任何医美背景的学员进行短期培训后就发放结业证书 。
眼下,当行业参与者正在寻找穿越行业周期的破局之道时,“合规”更该被纳入核心思虑,整个医美行业也理应积极地同步做更多的事 。
“合规元年”来临
从1984年中国第一家美容外科医院——黄寺美容外科医院成立算起,时间已经走过了万余个日与夜 。在不免俗地经历了若干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后,如今,中国医美行业又站在了一个崭新的时间档口上 。
10月中旬,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发布《医疗美容行业虚假宣传和价格违法行为治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治理工作指引》) , 清晰地指向医疗美容服务的传播宣传与定价收费 。
从内容上看,针对前者的8条指引几乎覆盖从信息源到传播媒介、受众 , 再到反馈机制的传播全链条 , 比如不得利用网站、自媒体等网络手段对医疗美容机构的资质荣誉、医生资质资历、医疗美容产品功效等内容进行虚假商业宣传;特别是不得通过平台推荐、网络文案、“种草笔记”等方式伪造“口碑”,或者利用直播带货、炮制话题、制造虚假舆论热点等方式,实施虚假营销互动 。
同时,针对后者的6条指引从静态规则和动态机制上,基本上控住了医疗美容行业主要的定价漏洞,比如要求进行明码标价;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价格 。
新规敲定,冲击波再次席卷近年来本就持续处于“最严监管季”的医美行业 , 许多业内人士将2022年视作中国医美行业的“合规元年” 。
当然,这次的10月新政也并不是医美行业第一次迎来监管潮 。
我国施行的第一部行业规章《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规范医美行业的政府文件,出台于20年前 。随后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多次整治,最近的一次始于2017年国家七部委联合整治医疗美容机构的假货、水货 。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又联合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指出要严格规范医疗美容服务相关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和使用监管 , 依法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信息和医疗广告行为;同年11月,《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正式出台,切实规范和加强医疗美容广告监管 。
纵览近来渐次出台的医美监管政策,主要有两个核心趋势:
其一是监管更精准 。如2022年主要聚焦“医美真实信息”,相关的政策文件不追求面面俱到 , 而是直击当前影响行业发展和消费者权益最甚的宣传信息;
其二是监管全面化 。从上游产品的器械资质、产品广告宣传,到中游医美机构合法合规的经营资质、线上宣传信息与财务税务的合规性等 , 如今官方监管已经完成对于行业上中下游整个产业链的渗透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