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共享充电宝难盈利,“小竹兽”成新“卷王”

充电宝|共享充电宝难盈利,“小竹兽”成新“卷王”

出品|派财经
文|陈庆之  编|派公子
新年裁员 , 似乎成为了互联网企业逃不过的魔咒 。
近日 , 共享充电宝赛道仅剩的三家头部企业之一——小电科技 , 被曝将进行大幅度裁员 。 消息显示 , 本次裁员波及小电科技运营、KA、产品等多个部门 , 且公司并未承担相应的裁员补偿 。 另据了解 , 此次裁员主要集中在底层员工 , 高层管理人员并未受影响 。

仅仅不到一年前 , 小电科技还曾试图冲击港交所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 但最终在10月底上市计划无奈搁浅 。 实际上 , 不只是小电科技 , 包括怪兽充电、竹芒科技都在过去的2021年陷入了亏损、扩张乏力、价格战等问题泥潭 , 一时间 , 关于共享充电宝的争议再度被外界关注 。
发展7年之久的共享充电宝还是一门好生意吗?共享充电宝行业要走向何处?
01变局与亏损
共享充电宝 , 无疑是一个具备刚需属性的行业 。
早在2015年 , 随着共享经济的崛起 , 共享充电宝就开始出现 。 不过 , 彼时这一赛道并不十分被看好 , 就连“国民老公”王思聪也对此持怀疑态度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智能手机的续航始终是用户们最大的焦虑 。
也是因此 , 在经历了2017年之前的行业探索期、2019年之前的模式稳定期之后 , 整个行业在2020年开始进入红利期 , 而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 市场空间也逐渐被打开 。 据艾瑞咨询预测 , 2020年中国共享充电市场规模为90亿元 , 到2028年有望增长至1063亿元 , 2020年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可达36.2% 。
与此同时 , 共享充电宝的渗透率仍有很大的上行空间 。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 , 商场、餐饮场景的渗透率较高 , 平均达60% , 而KTV、购物场所、影院、景区等场所消费场景的渗透率均在30%左右 。
而在如此的市场前景背后 , 则是智能手机电池无法突破续航瓶颈的现实 。 不久前 ,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博士后研究员王建林在谈及共享充电宝行业时表示 , 智能手机钴酸锂电池有其自身能量密度的“天花板” , 能量密度的提升空间有限 ,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 , 很难有质的突破 。 这一现实 , 也决定了共享充电宝行业在可预见的未来 , 仍然能够得到不错的前景 。
前景虽然可观 , 但现实却非常骨感 。
首当其冲的依然是盈利问题 , 在连续盈利5个季度之后 , 共享充电宝第一股充电怪兽却迎来了首份亏损财报 , 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 , 充电怪兽该季度营收9.3亿元 , 同比微涨1% , 净亏损7944万元 , 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是1.09亿元 。 充电怪兽解释称 , 由盈转亏的原因是疫情区域性爆发 , 导致各场景人流量显著下降 。 而根据预计 , 2021年四季度怪兽充电依然预期不乐观 , 预计营收在8-8.3亿元 , 较去年同期的9.3亿元下滑约10%-15% 。
如此的业绩自然引起了资本层面的担忧 , 在上市后的8个月内 , 充电怪兽的股价由发行价9.75美元/股缩水最低下降至1.2美元/股 , 缩水88.7% 。
陷入盈利困境的不只是充电怪兽 , 小电科技的处境也不乐观 。 其2021年递交的港股招股书显示 , 公司在2019年还能盈利1.37亿元 , 但到2020年反而亏损1.04亿 , 预计2021年的形势依然难有好转 。
然而 , 相比充电怪兽、小电科技和竹芒科技的亏损 , 美团共享充电业务则直接开始大撤退 。 2021年7月 , 据报道 , 美团共享充电宝负责人高程已经离职 , 该部门的诸多BD目前已转岗至美团优选 , 美团充电宝正在抛弃自营点位 , 交由代理商接盘运营 , 包括天津、重庆、杭州、西安、哈尔滨、长春、长沙等33个城市皆已经转让给代理商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