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环顾四周的视线,聚焦到小小的手机屏幕上,是现代人的悲哀

|收回环顾四周的视线,聚焦到小小的手机屏幕上,是现代人的悲哀

文章图片

|收回环顾四周的视线,聚焦到小小的手机屏幕上,是现代人的悲哀

据统计 , 2021年全球移动设备使用量为3.8万亿小时 , 创历史新高 。 使用时长排名前10位的移动市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4.8小时 , 中国用户使用手机时长全球排名第17 , 平均每天使用3.3小时 。

一天24小时 , 除去吃饭睡觉10小时 , 再除去8小时的工作时间 , 余下的6个小时 , 被手机占用了一大半 。 当然有些人使用手机的部分时间是用于工作 。
人们捧着手机 , 盯着6寸左右的小小窗口 , 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

实际上 , 这种情形早已经开始 。 当1895年第一块电影屏幕诞生 , 注定了人类的目光从大自然转向了一张白布 。 这张被抻平的白布 , 在亮处没有任何异样 , 当周围空间变得暗了 , 才开始光怪陆离起来 。 为此 , 人们还专门修建了建筑物大厅 , 遮住光线 , 在白布前摆上一排排椅子 , 一群人坐着观赏 , 这就成了电影院 。
1926年 , 这块屏幕换成了玻璃 , 尺寸也迅速缩小 , 屏幕从电影院搬到了家里的客厅 , 不仅晚上 , 就算是白天 , 无论周围明还是暗 , 屏幕里都能显现出光怪陆离的影像 。

1993年 , 屏幕继续缩小 , 被镶嵌到手机上 , 装进口袋里 。 屏幕小有小的好处 , 人们不再受限于电影院、客厅 , 终于可以随时随地随处 , 或坐或卧地利用碎片时间盯着手机上这块小小的屏幕 , 透过这块屏幕了解世界 。
据统计 , 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通道 , 70%以上通过眼睛 。
环顾四周 , 有山有水有平原 , 有喜有忧有激情 , 或风和日丽 , 或暴风骤雨 , 寒来暑往 , 四季交替 , 我们通过眼睛观察自然 , 通过眼神与他人交流 。
现在 , 我们的视线被手机吸引 , 隔着这块小小的屏幕 , 看到了影像 , 听到了声音 , 却没有体感 , 气味 , 还有被风吹拂的感觉 。 手机里光影重构的影像 , 只是还原了实物场景的一部分 。 随着科技的发展 , 屏幕的分辨率越来越高 , 影像越来越逼真 , 但无论怎么逼真 , 毕竟也只是对实物的还原 , 永远也替代不了我们用眼睛直接观察 , 信息总是会丢失一部分 。
更大的问题还不止于此 。
小小的屏幕后 , 我们的确能获得很多有价值、有深度、有趣味的信息 , 利用个性化的推送机制 , 也提供了快速深入提高认知的机会 。
然而 , 信息时代放大了注意力的作用 , 与其他领域一样 , 最终控制了屏幕的还是资本 。
信息时代 , 谁控制了信息 , 谁就掌握了主动 , 为了流量 , 资本可以不择手段 。
被屏幕筛选后的信息 ,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每个人的个性化偏好 , 能够让人快速进入舒适区 , 然而 , 为了流量 , 透过屏幕映射过来的信息 , 却越来越偏离了真相 。
搬运、范式文章、机器人码字、无底线虚构 , 掐头去尾说事情 , 东拼西凑编故事 , 设局骂战 , 互揭老底 , 挑动情绪 ,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流量 。
随时随地拿着手机的我们 , 取消了大部分亲赴现场的计划 , 收回本应该环顾四周的目光 , 将焦点聚集到这一块小得可怜的屏幕上 , 试图通过这块6寸左右的屏幕与世界交互 。
如果一部分很容易得到 , 那么必然以失去更重要的另一部分为代价 。
细看这些透过手机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 , 完整度缺失 , 含金量下降 , 每个人都被自己“愿意”看到的信息包围 , 在万物皆通的信息时代变成了一个个认知孤岛 。 资本为我们每个人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 , 镜片竟然就是这块小小的手机屏幕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