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


桂林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

文章插图
一、科学划定风险区域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实现常态化精准防控和疫情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快速转换 。一旦发生本土疫情,要尽早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所在县(市、区、旗)精准划分为高风险区、低风险区两类风险区,统筹各方面力量,实施分类管理措施 , 根据疫情形势及时动态更新风险等级及管控措施,主动对外发布 。疫情处置过程中,如个别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居住地、工作地、活动区域造成的传播风险较低,密切接触者已及时管控 , 经研判无社区传播风险,可不划定风险区;未发生本土疫情的县(市、区、旗),要切实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无需划定风险区 。
(一)高风险区 。
1.划分标准 。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高风险区 。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 。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风险区域范围可根据流调研判结果动态调整 。
2.防控措施 。实行封控措施 , 期间“足不出户、上门服务” 。封控期间发现新的感染者,由当地联防联控机制组织开展风险研判,按照“一区一策”要求,可将原封控区域全部或部分延长封控时间 。
3.解除标准 。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且第5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低风险区 。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
(二)低风险区 。
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 。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 , 离开所在城市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所有高风险区解除后,县(市、区、旗)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
(三)风险区划定的主要考虑因素 。
高风险区、低风险区的划定由地市级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组织专家组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大小进行划定,省级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靠前指挥并给予专业指导支持 。具体可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居住地周边的自然屏障(公路、河流、山川等) 。
2.相关区域内人群防护情况、人群聚集情况、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与其他人员接触的频繁程度 。
3.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工作、活动的时间、范围以及相关场所的密闭性、通风情况 。
4.疫情发现后开始调查时间的间隔长短等 。
(四)出现以下情形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 不纳入风险区域判定 。
1.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发现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 经调查评估无集中隔离点之外传播风险 。
2.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发现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经调查评估无家庭外传播风险 。
3.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严格闭环管理期间发现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 经调查评估无闭环外人员传播风险 。
4.出院(舱)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 经调查评估无传播风险 。
5.核酸检测Ct值≥35 , 且经甄别为既往感染的入境人员 。
二、明确工作机制和职责分工
【桂林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高风险区、低风险区的防控工作由地市级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统一指挥 。在高风险区所在社区设立社区防控办公室,一般下设综合协调组、健康监测组、医疗保障组、消毒组、转运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等工作组,统筹街道(乡镇)、社区(村)、公安、卫生健康、疾控、发展改革、商务、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市场监管以及群团组织、下沉干部、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开展工作,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和防控需要确定 。各工作组的职责如下: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