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八咏楼李清照( 二 )


另有一首《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的古风长诗,用更加直白的语言,揭露了赵构想不惜一切代价,只想苟且偏安的行为 。

题八咏楼李清照

文章插图
【题八咏楼李清照】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比前述几首略早一些时候,创作于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春夏之交 。赵构费尽心思,找来不畏死的吏部侍郎韩肖胄与工部尚书胡松年,一同前往金国议和 。
诗歌的前半部分,详细地描写了高宗急切地寻找使臣求和的行为,诗中说:“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谁当可将命,币厚辞益卑 。”
意思即是:金人要多少土地,南宋就割多少土地,在所不惜 。至于金玉财帛,更加不在话下 。哪一位勇士敢代表我前去议和呢?一定要用最多的钱,用最谦卑的说辞,去达成这一次议和 。
该诗深度揭露了赵构不计一切代价和屈辱,也要当“儿皇帝”的事实 。不过,虽然李清照看不起南宋议和的行为,仍然夸奖了当时出使的两位使节 。
这一次议和,在这两位使臣眼中看来并不是为了替南宋乞命,他们希望通过这一件出使,替国家与金人达成和平的协议,给朝廷以喘息的机会,毕竟南宋当时的军事实力还不足以与金人相抗衡 。
题八咏楼李清照

文章插图
李清照病中写此长诗,央求出使金国的使节,在路过她山东老家时,希望带来家乡的新消息 。她不关心自己的田宅旧地,只想知道那里的人民安康 。
家乡的灵光殿有没有毁于战火?庙门前的石翁仲还在吗?遗留在北地的人民,还能不能种桑麻?她为南宋的偏安感到忧虑,担心自己今生今世可能再也回不去家乡了 。
于是诗作的最后说道:“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表达自己想死在家乡的愿望 。
不过在病好之后,她又先后奋笔写出《武陵春》和《题八咏楼》等诗词作品,一面边表达自己的故国沦丧的愁怀,一面谴责朝廷一味畏战,断送了大好山河 。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秋天,金兵与伪齐政权的刘豫合攻南宋,弄得浙江一带人心惶惶 。李清照在《打马图序》中记录下了当时的景象,说是金兵南下的消息传来后,城里面乱作一团 。
题八咏楼李清照

文章插图
本来居住在山林的人往城市里跑,而住在城市的人却往山林里逃 。当时李清照也从临安乘船,来到了金华,居住在陈姓朋友家里,第二年就写下了《题八咏楼》 。
结语《题八咏楼》由写景出发,登楼览胜,表面上是说不再作江山之愁,实则是一直在愁 。诗的最后两句,“三千里”写出了画面的纵深感,而“十四洲”则写出了疆域的辽阔 。不过,这里的疆域辽阔却是带有讽刺意味的 。
“十四洲”典出贯体赠吴越王诗 。在原来的典故中,贯休想要投靠吴越王钱镠,于是投诗相赠 。其中一句提到“一剑光寒十四洲” 。
可是钱镠意在天下,认为十四洲太小,请他改为四十洲,结果贯休不肯,拂袖而去 。李清照在诗中故意用十四洲代指天下,意思是骂南宋小朝廷,不嫌弃管辖的州县少 。
正如前述《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长诗中所说的那样,赵构要不惜一切,割地求和 。哪怕从四十洲割得只剩下十四洲,也可以代表南宋了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