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人与狗相互驯化,人与自然也可以有更多可能 | 世界环境日


如果说人与狗相互驯化,人与自然也可以有更多可能 | 世界环境日

文章插图

如果说人与狗相互驯化,人与自然也可以有更多可能 | 世界环境日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 | 实习采访人员 左懋林 采访人员 潘文捷
编辑 | 黄月

今年是斯德哥尔摩会议召开50周年,当年的会议将6月5日设立为了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瑞典世界环境日网站上写道:人们面临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自1700年以来,约三分之一的商业鱼类物种被过度捕捞 。
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动物解放》的译者序中,中国台湾地区哲学学者钱永祥写道:“动物的定位牵涉到人的整体世界观 , 人对动物的态度更牵涉到了我们所使用的基本道德概念是否具有确定而且融贯的意义 。”人类如何看待和理解与我们自身紧密相连的动物?让我们从人与狗相互驯化的例子出发,反思物种之间的关系 。
当我们开始意识到人类中心主义,当我们开始关注人与非人主体之间的互动,我们也会逐渐抛弃边界分明的个体主义思想,用新的眼光看待如今我们面临的诸多环境生态问题 。
如果说人与狗相互驯化,人与自然也可以有更多可能 | 世界环境日

文章插图

礁石滩上的天鹅与人(图片来源:图虫) 人与狗:交流合作,相互驯化

人类学家爱德华多·康(Eduardo Kohn)发现,亚马孙河上游地区的鲁纳人(Quichua-speaking Runa in Ecuador’s Upper Amazon)会观察自己所养的犬类如何做梦,并想象其内心活动,把对狗的梦境作为认识人类社会的隐喻 。事实上,鲁纳人相信所有生命都是“人”,也就是说,动物世界观与鲁纳人是平等的,只是不同物种的认识视角不同 。例如,他们认为腐肉在人类眼中是恶臭的,但在秃鹰看来,腐肉具有类似煮过的木薯块茎所散发的香甜气味;而秃鹰们所看到的不同的世界 , 与鲁纳人眼中的世界实质上是一样的 。巴西人类学家卡斯特罗(Eduardo Viveiros de Castro)将这种思维称为“多元自然主义” , 即“同一文化,多个自然(世界)”,人类和非人类生命具有相同的文化,但他们感知到的是不同的自然 。
爱德华多指出,狗和人虽然有着各自的自然视角 , 但共享着同一个文化 。对狗来说,以正确的规范成为“人”,是在这里生存的核心 。相应地,人们努力引导他们的狗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就像他们给出建议、帮助年轻人成长一样 。比如,人们认为像鲁纳族成年人一样,狗不应该偷懒,不应该有暴力倾向 。这意味着,狗应该在森林里打猎,避免咬人或对人大声吠叫……为了将这一系列社会准则灌输给狗,鲁纳人会举行仪式,让狗摄入一种植物和其他物质混合而成的“药剂”,然后对它训话来提供“建议” 。科恩发现,鲁纳人在与狗共同生活、相互理解的尝试中,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跨物种的文化习俗 。
在鲁纳人和狗的关系中,被赋予太多中心地位的人转而成为狗的“长辈”或“兄长” , 展现出一种物种间交流的可能性 。藏族牧民与他们的护卫犬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情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博士周雨霏考察了藏獒经济中的人狗关系 。她发现,藏族牧民每天晚上给自己的狗交代工作 , 牧民从喉咙里发出一种“喝喝”的声音,藏獒和整个狗场都会进行回应 。周雨霏指出,这是一种牧区“语言”,这种“语言”像一句咒语,唤醒了这些从未履行过草原护卫犬本职的狗场繁育犬身体里的某种“牧区性” 。这种双向的互动和对话在她看来,不仅是牧区与市场之间的纽带,更是人与狗的共鸣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