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淡季不能甘于“躺平”


电影产业淡季不能甘于“躺平”

文章插图
最近,电影市场因个别影片票房太“冷”上了热搜 。数据显示,某影片上映首日票房仅为75元,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导致一些舆论认为 , “影业寒冬真的来了” 。
【电影产业淡季不能甘于“躺平”】国庆档后贺岁档前 , 历来是电影市场的淡季 。这两年,受疫情影响,观众在节假日之外时段的观影热情不高,电影市场淡季和旺季的界限愈发明显 。档期效应加剧让很多大成本的商业片纷纷瞄准国庆、春节等热门档期,非节假日就只剩下一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弱片”硬撑 。
“弱片”扎堆让电影市场淡季更淡 。数据显示,11月份上映的6部影片中 , 有5部影片票房低于10万元 。一些影片题材缺乏关注度,剧情平淡乏味,就连海报也透着粗制滥造的气息 , 低质量导致低口碑,反映到市场上就是低票房 。
别看票房惨淡,但对于片方来说 , 生产“弱片”并不一定是赔本生意 。一些“弱片”之所以义无反顾冲入院线,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长期以来,拿“龙标”、进院线代表了高品质 , 影片只要奋力进影院“一日游”,就有望在网络平台卖个好价 。有些影片通过合理营销、植入广告,不仅能收回成本 , 甚至收获颇丰 。
“弱片”的存在看似只是往平淡的市场里添了一碗白水,但长远看,却会削弱整个电影市场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 。
“弱片”充斥大银幕,破坏了观众对院线电影的美好期待 。随着流媒体的发展,观众的文化娱乐有了更多选择 , 对大银幕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把原本瞄准网络平台的作品简单地搬上大银幕,观众只会毫不犹豫地用脚投票,让不走心的电影尴尬离场 。这两年,电影市场观影人次下滑加剧就从一个侧面说明,影片质量与观众期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
“弱片”扎堆也对电影市场造成了伤害 。据统计,2021年中国电影影片总产量为740部,上映新片481部,票房过亿元的只有43部,大部分影片“默默无闻”,能够打动人心的精品更是寥寥无几 。长此以往,观众会失去进电影院的兴趣 。
电影行业要实现健康良性发展,必须从注重数量的粗放型增长向注重质量的集约型增长转变 。否则,不仅大量新片无法分享我国电影市场银幕增长的红利 , 影院也会因为缺少优质内容支撑而陷入经营危机 。
如今,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 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品位和档次才是电影产业走向复苏的驱动力 。《扬名立万》《人生大事》都是在淡季时杀出的票房黑马,为电影市场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这说明,即便在淡季,电影产业也不能甘于“躺平” , 反而更应该拿出好作品打动观众 。还要看到,随着很多中小成本的商业类型片逐渐转战网络电影市场,会给一些优秀的艺术片、文艺片腾出更多院线电影市场的生存空间 。“弱片”离场后,电影市场亟需一批高品质、好口碑的作品重振信心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姜天骄)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