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我与知识管理的故事:愿意一辈子去做的一件事(1)

海尔|我与知识管理的故事:愿意一辈子去做的一件事(1)

文章图片

海尔|我与知识管理的故事:愿意一辈子去做的一件事(1)

文章图片

海尔|我与知识管理的故事:愿意一辈子去做的一件事(1)

文章图片


2020年8月份 , 我在混沌学园APP里听到李善友分享自己对“使命”的理解——你要把你做的事 , 当做一条真正的生命!不是为你服务 , 不是为你存在 , 你为它服务 , 你为它存在 。
这句话极大地震撼了我 , 无论我曾经服务过的企业或自己创办的企业 , 都会有使命这一栏 , 但大多时候我们仅仅把它当做口号而已 , 更没想到我们个人也是有使命的 , 并且是发自内心真正想全力以赴去成就的那个目标 。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 , 我已经历经10年3家企业的职业+5年2次的创业 , 虽然略有小成 , 但过去的动力源泉始终以“赚钱”为出发点 , 更没去思考我自己真正能成就点什么 。 即将迈入不惑之年的我 , 应该去探寻自己的人生意义 , 去做一件让“生命使命同频共振”的事情 。
接下来我从工作中抽身出来 , 去看书、去听课、去运动、去冥想 , 把自己彻底放空了一个月 , 我理解了一个使命公式:
使命=(个人想干× 社会需要) × 大势所趋
个人想干是指:不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的的事情 , 说白了就是不给钱也愿意干
社会需要指:想干的那件事具备社会价值 , 能被大多数人认同
大势所趋指:这件事可以长期干

经过不断地复盘自己的人生经历 , 我找到了自己的基因——人才培养+知识运营+职业教育
同时也洞察社会变革所带来的长期机会——产业结构转型带来技能型人才群体即将崛起
因此也找到了人生使命——提供知识管理服务 , 帮助职业人士实现终身成长
知识管理就是那件我一直想干的事情 , 并且不知不觉已经干了22年 , 未来我还愿意一直干下去 , 接下来就说说我与知识管理的故事 。
信息松鼠阶段:信息匮乏带来的占有欲我出生在信息较为闭塞的乡村 , 1988年村里才有了第一台电视 , 这是当时我们接收外部信息的主要渠道 。
其次的渠道是去镇上的新华书店 , 但因交通费用与买书费用 , 一年最多买1-2本书 , 跟其他伙伴换着看 。
直到1998年我进入县城读高中 , 才开始有独立的经济决策权 , 于是我喜欢买报纸 , 最喜欢买的报纸是《中国经营报》 , 因为2元钱可以买到40版的信息量 , 基本上每周必买 。

高中是寄宿月假制 , 没有太多空间去存放看完的报纸 , 但又舍不得丢 , 于是就开始养成简报的习惯 , 将每期中我认为不错的资讯剪贴到我的笔记本上 , 每学期基本都会搜集2大本厚厚的材料 。
直到进入大学接触学校的图书馆与互联网 , 我才开始升级这种资讯管理的方式:从原来的剪贴模式变成“摘抄+3.5寸软盘(U盘的前身 , 1.44M容量)”;把图书馆借阅的书籍中信息摘抄到笔记本;在互联网中下载的信息保存到软盘 , 尽管网络下载效率远达不到我的信息渴求 。 (一、网费价格比较贵(2元/小时);二、为防止病毒 , 大部分网吧没有插外盘的接口) , 但我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搜集资料 , 好像资料能给我强烈的安全感 。

进入大二上学期 , 电脑开始进入大众消费阶段 , 我恳求父母支持我买一台电脑 , 但价格预算被控制在3000元以内 , 其实也不低了 , 因为费用只是用于买主机 , 显示器是父亲工厂(湖南计算机厂)淘汰下来的旧机子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