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定调高血压诊断标准争议:临床指南修改不是简单的事


卫健委定调高血压诊断标准争议:临床指南修改不是简单的事

文章插图

卫健委定调高血压诊断标准争议:临床指南修改不是简单的事

文章插图
国家卫健委15日晚间发布消息称 , 国家对于高血压等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发有规范程序要求 。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2005年、2010年、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 。
卫健委表示,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
近日发布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下称《指南》) , 推荐将高压诊断值140/90mmHg降到130/80mmHg,这一改变,意味着中国有超过2亿的人群可能会走进高血压患者的队伍,由此瞬间引发了全国的广泛关注 。
临床指南是诊治病人的重要依据,为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实践的推荐和建议 。尤其是国家和国际指南,一旦推出 , 会影响千千万万个医生,继而影响更多数量的病人,对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影响重大 。
数据显示,2016~2021年,中国指南和共识的数量快速增长 。其中,2021年中国专家主导正式发表的指南和共识已经超过1300部,今年全年预计接近2000部 。
【卫健委定调高血压诊断标准争议:临床指南修改不是简单的事】那么,对于疾病临床诊断标准的修改,到底应该基于什么样的证据 , 如何对这些证据进行利弊的权衡,从而得出一个最适的推荐?
高血压诊断标准改还是不改 ,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11月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指南》 , 推荐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由≥140/90mmHg修改为≥130/80mmHg 。
《指南》的调整,将使中国高血压人群大约增加2.43亿人,在现有2.45亿人的基础上几乎实现倍增 。同时 , 这一调整也会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工作量以及医保支出,都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虽然指南并非国家强制标准,但作为临床医疗的重要参考 , 它的调整会切实影响医生的诊疗行为,同时也会直接影响飞行员、驾驶员、潜水员等对血压有要求的岗位从业者 。也因此,这一诊断标准的调整,引发了各界对于医疗指南的讨论 。
这不是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第一次修改 。
世界卫生组织1977年提出的SBP(收缩压)≥160 mmHg和/或DBP(舒张压)≥95 mmHg这一标准在全球使用了20年,1997年修改为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 , 且沿用至今 。
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高血压指南率先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mmHg 。但考虑到高血压患者会大幅增加,并带来相应的医疗支出和经济负担,欧洲指南2018版、2020年国际高血压学会(ISH)的“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和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以及除美国外的各国高血压指南,均维持140/80mmHg的诊断标准 。
2022年5月,中国台湾地区心脏病学会和台湾高血压学会联合发表的《2022年台湾高血压指南》,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mmHg 。
“根据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 , 18岁及以上成人中 , 血压水平在130-139 mmHg和/或80-89 mmHg的人群,大概是2.43亿人,也因此 , 这个诊断标准的调整,意味着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将从现有的2.45亿人 , 几乎翻一番 , 逼近5亿 。”一位心血管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