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给中概股的时间不多了?


美国留给中概股的时间不多了?

文章插图

美国留给中概股的时间不多了?

文章插图
导读: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建议,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牵头,成立应急工作小组,联合国内头部证券公司和律师事务所 , 加强与中概股公司高层的沟通,开辟“绿色通道” , 探索科创板吸收美股中概股回流机制 。大市值公司回流科创板有助于建立示范效应 , 助力科创板健康发展 。
【采访/周毅,编辑/周远方】
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26日报道称,在中概股退市问题上,“中美双方现在只剩几周时间来达成协议” 。文章称,虽然中国方面传递出积极信号,“磋商进展总体顺利”;但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该报表示,双方仍在接触中,“现在就最终协议做出猜测为时过早” 。
目前有超过250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 。按照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上市企业如果连续三年使用未经PCAOB审查的审计机构,将会面临交易禁令 。这意味着2024年可能会出现中概股因为进入HFCAA名单,从而面临退市的情况 。
《华尔街日报》称,但最新情况是,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将三年的退市观察期缩短为两年的法案,美国证监会(SEC)主席根斯勒(Gary Gensler)也支持缩短之后的时间表 。如果该法案落地 , 同时中概股企业的审计底稿依然无法按照美国方面的要求接受监管,那么相关中国公司可能会在2022年年报公布后,从2023年3月起开始被摘牌 。
《华尔街日报》表示 , “即便中国在一些问题上做出前所未有的让步,这也可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有知情人士对其表示,如果达成协议,PCAOB需要数月时间来进行检查,实际上留给中美双方进行磋商谈判的时间仅剩几周 。

美国留给中概股的时间不多了?

文章插图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如何看待中概股目前在美国市场上的处境?在海外资本市场的诡谲变化中,国内资本市场未来将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提高对企业的吸引力,并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动能?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我们该如何把握“稳”字诀?
5月26日,观察者网对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进行了采访 。
观察者网:审计监管问题,尤其是可能涉及大量敏感信息的审计底稿,是中美此番争议的焦点 。
今年3月以来,中美双方都释放了不少跨境监管合作的积极信号 。不过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只是名义上对所有非美国本土企业“一视同仁”,综合美国国会在急于推动“缩短退市观察期”等立法方面的动态来看,还是可以看到美方对中概股以及中国的“特别关注” 。
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来看待目前中概股遭遇的危机?
邵宇:中概股退市风险问题,其实可以追溯到2018年开打的“中美贸易战” 。
2019年初,美国国会开始渲染关于加强对中国公司审计的法案,直到2020年底在国会通过,即所谓《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在立法方面,2020年美国参议院还通过了《中国公司监督法案》(Chinese Company Oversight Bill),旨在加强对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进行审查 , 其中包括财务审查和独立性审查 。
中概股为什么会在美国资本市场上遭遇集体信任危机?
很多人会想到曾自曝财务造假的瑞幸咖啡 。瑞幸曾经创造了成立十八个月即上市的记录 , 同时它也创造了上市一年零一个月即退市的记录 。在中美关系紧张时,瑞幸财务造假这一单一事件,可能会被无限放大 。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说,美股中概股集体遭受信任危机,这件事要负一定的连带责任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