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岚峰:发展科学需实事求是 而不是精神胜利法( 五 )


像这些人,他们整个世界观都已经陷进去了,很难走出来 。他们那个思维方式,荒谬程度是无法想象的 。
如果说民科的存在有一个好处 , 就是某种意义上这是宣泄社会压力的手段 。我认为,一个人去搞民科总比去干违法犯罪的事情要强那么一点点,所以我觉得应该允许他们存在 。
《why星人》: 你也说过 , 比起中国科技实力的发展 , 我们的科普工作实际上还是比较落后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袁岚峰: 我们跟美国的科普水平相比,确实是差距很大 。美国是一个科普非常强大的国家,比方说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科普机构 。你如果打开NASA的主页,会看到上面有很多很生动的图片啊、动画视频?。?NAS要执行什么任务,或者在火星上拍了什么照片等等,内容栩栩如生,青少年们肯定看得如痴如醉 。
如果你再看一下我们国家相关机构的网站 , 完全就是一个类似政府的工作部门,发的都是一些领导讲话或相关的动态新闻,根本起不到科普的作用 。
根据中国科协的调查,中国人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是初中二年级 。这让我想到那个词“中二” 。所以我的朋友、著名科普作家“奥卡姆剃刀”张弛博士说,我们的科普工作应该面对这些中二少年群体,如果你讲的东西初中生都能看懂,才说明你做的科普有效果 。
另外 , 科普界有一位前辈卞毓麟老师,他提到我们国家科普跟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在于缺少很强的元科普 。就是在第一线的成就很大的科学工作者,基于自己研究所写的那种非常深入思考的内容 。这种知识是除他自己之外,别人全都想不到的 。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可以作为一级的科普材料,其他人看懂了之后,再做更广泛的二级传播 。但是我们首先缺乏元科普这个源头 。
比方说像薛定谔这样的牛人,写了一本《生命是什么》,启发了很多人,然后就开始一级一级传播下去 。我们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能够做到世界顶级的人还太少,所以这种元科普写作的人也太少 。
在科普创作方面,可以说国家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我们甚至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普法》 , 专职科普人员几十万 。但是大家对于科普工作的定位是不够清晰的 , 很多科普活动,都是轰轰烈烈地在做、热热闹闹地在评奖 , 问题是你不知道它的效果该怎么评估,也不清楚他们的科普内容到底有多少人在看 。
而科普工作人员的职业上升通道,也是一个问题 。全职做科普的人,在国家层面是没有职业上升通道的 。在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里面,很难把这些人员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这就需要进一步理顺 。
《why星人》:网红科学家同济大学的汪品先院士之前讲到,科学家需要影响力和话语权,但是要对流量保持警惕 。你也是科普大V , 对流量是什么样的态度?
【袁岚峰:发展科学需实事求是 而不是精神胜利法】袁岚峰: 我本人对只要是出于善意的关注或评论,我都没有意见 。汪品先院士86岁,现在成了一个网红 , 有很多人喜欢看他讲的内容 。他对采访人员说他觉得这是好事,科学也是需要流量的 。有了流量,你才能够有影响力,才能推动一些事情 。发展海洋科学更多人听到我们的声音,这不是一件好事吗?所以我觉得关键是你要正确对待它,流量越大、能力越大 , 责任也越大 , 要这么看问题 。流量是我们对于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一个手段 , 希望用它来推动社会发展,做一些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