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携程“知情人”:永久远程办公,说说而已( 二 )


这些行为 , 让不少携程员工看待这位老板时会加上一层欣赏的滤镜 。
可滤镜一旦破碎 , 就是更深的失望 。 对于未曾被公司福利普惠到的员工 , 这一切类似于“画大饼”的空谈 , 甚至有一种围城般的讽刺 。
一如这次被外界羡艳的“混合制办公” 。 一些人在享受远程办公的种种优越 , 另一些人却面临着“强制性轮休”带来的工资缩水 。
于是 , “混合制”的说法显得有些暧昧:对外宣称“无差别覆盖集团全体3万名员工” , 可是覆盖的形式却截然不同 。 3万携程员工 , 在实际操作层面 , 显出了差别 。
在内网 , 有员工质问公司 , 说好适用于所有员工的在家办公 , 为何一再改变条件?直指携程“一司两制” , 误导求职者 。
2020年的数据显示 , 携程有3.34万员工 , 包括约1.62万名产品研发人员、4000名市场销售、3200名行政管理人员以及上万名客服 。 与疫情前相比 , 减少了近1.1万人 。
2020年携程有3.34万员工 , 比疫情前减少了近1.1万人 。 /新财富
这些员工分布在机票、酒店、海外、火车、旅游、金融、商旅、大市场等事业部 , 不同部门、不同岗位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
当一些研发岗员工兴奋地申请远程办公时 , 某事业部的一些员工却收到了要求轮休的邮件 。 邮件中 , 部门领导通知员工确定每周“上三休二”的计划 , 让他们尽快梳理工作任务 , 并提到“轮休优先使用年假 / 调休 , 其余部分按事假扣钱” 。
而在此之前 , 该事业部已经强制一些人“用完年假” 。
涉及轮休的员工 , 议论纷纷 。 有人认为此举是公司不想承担N+1赔偿金 , 于是变相裁员 。 也有人认为公司只是短时间遇到困难 , 需要短期调整过渡 。
一位员工告诉新周刊记者 , 身边还没有人享受“远程办公”的福利 , 自己却收到了“上三休二”与薪资缩水的通知 。
“混合制办公”难道也包括“上三休二”?/图虫创意
盼不来的春天
这不是携程第一次安排员工轮休 。
2020年3月 , 携程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和CEO孙洁宣布自愿零薪 , 高层也纷纷自愿降薪 , 与此同时 , 有媒体曝光携程“强制员工‘上三休二’” 。
当时 , 携程解释轮休并非强制执行 , 强调此举能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 , 并喊话“3月的春花已经盛开 , 携程愿与员工携手共渡 , 共盼春来” 。
2020年3月 , 携程也因“强制轮休”引发争议 。 /微博截图
携程员工说:相对于实现了财务自由的高层来说 , 收入大幅缩水的他们 , 面对的是不会缩水的房贷、车贷和养家糊口的压力 。
而春天来了又去 , “倒春寒”也远比人们预想的更长 。
2020年10月 , 梁建章公开表示 ,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 , 全球旅游明年年中或年末能够恢复到70%到80%” 。
2021年4月 , 携程在一封发给员工的邮件中提到“据可靠消息 , 国门会在夏天打开” 。
2021年年底 , 梁建章再次乐观预测:半年后 , 国内游客出境游将会大增 。
如今 , 疫情进入第三个春天 , 再没有人敢轻易相信他的预测 。
2022年3月24日 , 携程集团公布2021年财报 , 全年净营收200亿元 , 只有疫情前的56% 。 旅游业遭到重创 , 携程的股价一路下跌 , 内部的管理问题在困难时期暴露得更加明显 。
署名“携程前员工”的网友 , 在知乎上回答“你为什么从携程离职?”时 , 提到了自己的离职理由:管理水平低、内斗严重、组织架构不合理、崇尚加班文化……
这与疫情前一路高歌猛进的携程形成鲜明对比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