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携程“知情人”:永久远程办公,说说而已( 三 )


彼时 , 旅游尚是朝阳行业 , 马蜂窝正铺天盖地地在电视和地铁上做广告 , 携程员工数量达到4.4万 , 旅游行业呈现一片进取之态 。
马蜂窝的“洗脑”广告让不少人印象深刻 。 /视频广告截图
2013年12月 , 携程投资如家、汉庭、一嗨租车、易到租车;2014年4月 , 投资同程旅游 , 5月途牛网;2015年5月投资艺龙网 , 10月并购去哪儿网;2016年12月收购天巡网 , 投资印度OTA巨头Make My Trip , 持股东方航空;2017年11月 , 收购美国的社交旅游网站trip.com , 将其转型为携程的国际版;2019年 , 持股猫途鹰……随着一系列投资并购 , 携程系规模不断扩大 。
而新冠疫情到来后 , 扩张的脚步戛然而止 。
2020年3月 , 疫情不过3个多月 , 已有上万家旅游企业倒闭注销 。 接受36氪采访时 , 梁建章说 , 这是携程“有史以来亏损最多的一年” 。 这一年 , 他甚至不得不亲自下场 , 追逐直播带货的浪潮 。
旅游从业者 , 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 。
为了“节目效果” , 梁建章玩起COSPLAY 。 /直播截图
得不到的年轻人
携程也算是互联网老人了 , 创建的时间甚至早于阿里巴巴 。
1999年5月 , 梁建章、范敏、沈南鹏、季琦等人在上海成立携程公司 , 后被称为“携程四君子” 。
刚开始 , 他们想打造一个包罗万象的旅游平台 , 框架包括“3C” , 即Content(内容)、Community(社区)、Commerce(商务) , 要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方方面面 , 从找旅游资讯到预订交通住宿再到分享旅行体验都能在这个平台完成 。
携程花了不小力气在打造内容社区上 , 但收效甚微 。 /携程APP截图
可如今看来 , 这个想法没能完全实现 。
一位前员工告诉新周刊记者 , 携程花了不小力气在内容社区的打造上 , 但看起来并没有太多起色 。 2021年 , 携程发布“旅游营销枢纽”战略 , 打造“星球号” , 号召各个平台的内容创作者入驻星球号 , 从而实现内容到交易的转化 。
这些努力收效甚微 。 不管是面对曾经热闹的马蜂窝、穷游网等旅游社区 , 还是如今正流行的小红书和抖音等内容平台 , 携程都显得相对乏力 。
而那些地方 , 正好聚集着不少Z世代的消费者 。 对他们来说 , 小红书可以种草目的地 , 马蜂窝有详尽的旅游攻略 , 而携程似乎只是一个订票工具——有人说 , “还有些中老年气质” 。
携程的90后、00后用户占比较低 。 /华经产业研究院
这个印象或许来自于携程原本的用户 。 Mob研究院的报告显示 , 携程的用户多为中等收入人群和企业白领 , 有车比例高达31.5% 。 也就是说 , 携程用户通常是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中产和商务人士 。
实际上 , 商旅 , 正是携程除住宿预订、交通票务、旅游度假外的第四大收入来源 。 当年携程决定内部创业 , 孵化出如家酒店 , 创始人季琦出任如家CEO , 离开之后又创立汉庭 。 中国酒店三巨头锦江国际、首旅如家、华住 , 其中两家都与携程渊源颇深 , 携程自然能在商务酒店领域得心应手 。
中国酒店集团市场份额 。 /中国饭店协会 , MobData研究院整理
或许是服务惯了对价格不敏感的中产 , 面对年轻消费者 , 携程显得既精于计算又对潮流迟钝 。
携程显然察觉到了这种“嫌弃” 。 2021年 , 携程推出针对年轻用户的“旅游营销枢纽”战略 , 当年度平台内30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比过半 。
一位从业者告诉新周刊记者 , 携程的部分机票是预售制 , 即收到用户订票的钱之后会等到机票更便宜时再购买 , 以此赚取差价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