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原虫和寄生虫感染:
A.慢性阿米巴痢疾(亦称慢生阿米巴肠炎):大便每天3~5次,呈糊状和稀水样,可伴有黏液或血,典型的果酱样大便在慢性者少见 。病程可迁延数月、数年之久,病程中可反复急性发作,反复多次在新鲜粪便中常可发现阿米巴滋养体 。
B.慢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者可发生腹泻,每天3~5次不等,多为稀便,可伴有黏液或脓血,患者常有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表现 。确诊有赖于血清抗体测定及粪便或直肠黏膜活检发现虫卵 。
C.梨形鞭毛虫或肠滴虫感染:慢性者每天大便数次不等,常为稀便或水样便,有时伴黏液 。粪便中发现梨形鞭毛虫或滴虫时可确诊 。
③慢性真菌性肠炎:常发生在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之后,亦易发生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晚期,表现为腹泻,重者伴黏液或脓血,且可反复发作 。大便中发现真菌即可确诊 。
(2)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或非感染性炎症:
1,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认为是自体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国内有增多的趋势,好发于中青年 。病变主要侵犯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也可侵犯右半结肠,可分为轻、重及暴发3型 。以轻型最多见 。轻者每天大便3~4次,重者可达10余次,粪便呈糊状或稀便,常混有黏液脓血,重者仅排出黏液脓血而无粪质 。
2,慢性放射性肠炎:患宫颈癌或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数周或数月内如发生腹泻,应考虑放射性肠炎的可能 。主要表现为黏液血便,常伴里急后重,直肠局部有疼痛感 。结肠镜检查时可见病变黏膜(放射治疗后损害的黏膜)有充血、糜烂或呈渗血样表现 。本病可持续多年而不愈 。
(3)吸收不良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分类十分复杂 。吸收不良可因胃及小肠疾病而引起,也可因肝胆、胰腺疾病所致 。
①原发性吸收不良:
A.热带性脂肪泻:也称为热带口炎性腹泻,发生在热带,病因尚不明,一般认为与蛋白质、叶酸及B族维生素缺乏有关 。腹泻的特点是粪便量多,具恶臭,约1/3的患者表现为脂肪泻 。
B.非热带性脂肪泻:也称为麦胶性肠病、原发性脂肪泻或乳糜泻 。患者的肠黏膜内缺乏一种肽类分解酶,故不能分解有毒性作用的alpha;麦胶蛋白,alpha;麦胶蛋白对肠绒毛及肠上皮细胞有损害作用,最终导致吸收不良 。腹泻的特点是脂肪泻,粪便量多呈油脂状,具恶臭,大便每天数次不等 。
②继发性吸收不良:
A.胃切除术后:多见于全胃切除术及毕罗Ⅱ式手术后 。由于食物很快进入小肠,使肠激酶、胰消化酶及胆汁分泌不足,或胰液胆汁与食物混合不充分,都可造成吸收不良而引起腹泻 。此外,如胃肠手术后,造成细菌过度生长(盲襻综合征)时,因细菌分解结合胆盐而影响微胶粒的形成,可导致脂肪泻 。
B.慢性肝胆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内外胆管梗阻等,可因胆盐的缺乏,使脂肪不能乳化及转运,故可导致脂肪泻 。
C.小肠疾病:小肠切除过多(如小肠被切除全长的75%以上或仅剩余120cm时,称为短肠综合征),胃、结肠瘘或胃、回肠瘘都可因小肠的吸收面积减少,或食物不经过小肠或空肠而经瘘管直达结肠,最终均可导致腹泻 。
D.慢性胰腺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可因胰液分泌不足、胰酶缺乏而造成脂肪及蛋白质消化吸收障碍而引起腹泻 。
E.小肠黏膜弥漫性病变:如小肠恶性淋巴瘤、Whipple病等,均因小肠黏膜受损及淋巴管扩张或阻塞等因素而致脂肪泻;硬皮病时,因胃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发生萎缩,最终可引起消化吸收障碍而导致腹泻 。
相关经验推荐
- 各年龄段男人的择偶标准是什么 各年龄段男人的择偶标准
- 小儿心律失常用药 能够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药物有哪些
- 男人忠诚度可能与睾丸激素息息相关 男人忠诚的是心还是身体
- 糖醋山药片的家常做法 糖醋山药怎么做好吃
- 治疗颈椎管狭窄的方法 哪种方法治疗颈椎器官狭窄效果显著
- 做的发糕为什么黏黏的 做的发糕有点黏黏的,是什么原因
- 上海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地铁的啊现在 上海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地铁的啊
- 奥运会的由来简写 简短的奥运会来历
- 过期医用酒精怎么处理 过期的医用酒精怎么办
- 雪鹰领主里面的人物 《雪鹰领主》各个人物关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