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华为进入匍匐生存阶段,从最新的财报说起( 二 )


闯中东 , 下南洋
华为在历史上不缺乏“优势” , 有的时候甚至很“强势” 。 但是强势霸道是会让人害怕的 , 所以华为需要“温和地”开展出海业务 。
有意思的是 , 华为报告会上特意请了两位记者:一位来自中东 , 一位来自印尼 。
华为谈中东 , 就是谈光伏 。 为了筹划未来的产业转型 , 沙特和阿联酋都投入了大量资源开展光伏业务(华为在土耳其也有类似项目) , 并且积极推进碳中和计划 , 维持产业优势 。

在他们眼里 , 华为能提供“光伏+数据中心+其他新技术”的技术大礼包(实际更加复杂) 。 数据中心和云业务 , 巧妙满足了他们产业升级的需求 , 光伏产业的开发 , 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 , 阿联酋之前对美国干涉华为业务反应很激烈 。 表面上看 , 双方闹的是基站和F35 , 但是美国折腾华为 , 影响了阿联酋的百年大业 , 为了这点军售 , 不值得 。
另一个设想“百年大计”的地方 , 是印尼 。 印尼人口规模上亿 , 有着充足的第一产业基础 , 第三产业也很兴旺 。 自从莫迪搞民族主义政治引发中国投资外流之后 , 大量的中国风投把资本砸到了东南亚 。 印尼作为非常好的投资标的 , 捧出来了很多独角兽企业(雷军的顺为资本帮了不少忙) 。

但是印尼首都雅加达人口爆炸 , 几个主要岛屿基础设施发展不匹配 , 国家也缺乏技术人才 。 因此印尼一直在推广“新首都工程”和各种形式的人才培养计划 。
华为干的事情很简单:协助新首都工程 , 给偏远地区铺网线 , 5年内培养10万技术人才 。
这套打法不但符合当地的政治正确 , 也确实能赚到钱 , 在策略上可谓一举两得 。 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 , 就是印尼能不能讲信誉 , 按时汇款 。 至于“排华”问题 , 印尼在产业资本上 , 更喜欢选择在中日之间左右横跳 , 这也是东南亚各国的政策惯性 。
完善 , 不是完美
战略完善 , 不代表细节完美 , 华为的报告也有着明显的短板 。
华为的汽车业务 , 在此次报告会期间发挥稳定 , 继续让人摸不到头脑 。 “华为不造车 , 但是要帮车企造好车”的表态 , 还是很暧昧模糊 。
因为汽车行业很复杂 , 集合了大量的技术产品 。 如果带技术进场 , 企业一定要说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 , 在汽车上有什么用 。 理想状态下 , 华为最好的位置是特定领域的技术提供商 , 最好谁都绕不开 。
行业经典案例中 , 博世 , ESP产品 , 得用;高通 , 车载芯片 , 得用;某国内厂商 , 电池/元器件 , 还得用 。 华为的“汽车云”?可以有 , 但还没有到“汽车必须要用”的级别 , 至少现在不是 , 而且“汽车云”作为一个概念 , 现实的东西太少 , 不适合在行业讲故事 。
另外一个问题 , 就是华为的“强势” 。 汽车是技术产品的集合 , 厂商都想保证对技术的掌控力 。 以华为过去的资历 , 它的技术姿态够“引人注目”了 , 甚至有点过头 , 恨不得把汽车当手机卖 。 就算华为说“我不抢你风头” , 汽车厂商也不敢信 。
但是“华为帮人造车”的表态 , 本质上还是打太极 。 华为和汽车行业之间的问题是“心病” , 要把话说开才行 。 报告会上的华为汽车业务 , 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预期 。

另一个问题 , 就是华为云 。 201亿的收入 , 体量太小 。 根本不符合华为“全球五朵云”的宣传策略 。 华为的云业务需要在2到3年内产生更加迅猛的增长来刺激业界 。 可能是500亿 , 也可能是1000亿 , 就算超过400亿也可以 。 200亿的规模对于全公司6000亿以上的营收 , 远远不够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