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砍单不断,00后四年不换机:手机厂商要怎么过冬?( 三 )


从厂商的冲刺高端的集体动作中 , 我们发现主流厂商逐步放弃了低端市场的精细化耕耘 , 而苹果却在为其大众化属性做更多的铺垫 , 并刻意抹掉高端标签 , 为iPhone贴上大众化标签 。
iPhone订阅服务的推出 , 其实是进一步为这种大众化标签铺路 。 这种截然相反的动作 , 其实是国产手机需要反思的 。
对于国产厂商而言 , 当然需要全力提升品牌溢价 , 但也到了需要调整战略思维与打法的时候了 , 高价手机并不与高端画等号 。
在特殊的时期 , 要对抗iPhone的大众化路径 , 其实符合消费者心理预期的产品与定价往往更容易俘获用户好感 。
事实上 , 我们回顾华为的高端品牌打造过程就会知道 , 华为的品牌溢价上行节点 , 恰恰在iPhoneX系列(2017年9月)发布的一年之后 , 彼时iPhoneX成为iPhone史上最贵iPhone——高配版售价破万元 。
在第二年 , 当业内普遍认为国产旗舰将会跟随iPhone涨价的步伐之时 , 2018年华为mate 20系列却将起售价定为3499元 。
该款手机从无线快充、拍照、屏占比、通信表现、双卡体验等方面对比中不逊于iPhone , 同时搭载了石墨烯液冷双重散热 , 3D面部识别和屏内指纹识别、矩阵多焦影像系统、首款商用7nm工艺处理器、1.4Gbps LTE cat.21基带、反向无线充电等有一定看点的黑科技 , 通过超出市场预期的产品力表现与低于预期的售价 , 收割了大量中高端市场用户 , 推动了品牌溢价的上行 。
国产厂商这些年冲高端的乏力 , 也源于其高端产品的定价已经远超用户的心理预期 , 高端产品更多来自于产品力与创新力 , 而非定价 , 毕竟定价权掌握在厂商手里 , 但消费者是否买账 , 则是由消费者说了算 。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 , 品牌冲击高端市场是一种战略需求 , 但背后落地的产品真实体验如何 , 很难逃过消费者的直觉与感受 。
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 , 合适的、符合消费者预期的定价辅之以超出预期的黑科技创新 , 才能真正在寒冬期迎合消费者对于手机产品的预期 , 继而从品牌层面获得好感 , 撬动高端战略 。
因此 , 在合理定价的基础上 , 厂商们也需要拿出推动消费者换机驱动力的产品创新 。
在硬件层面 , 技术要回归到用户体验服务 , 当堆料、拼影像已经成为一种标准化动作并引发消费者审美疲劳之时 , 其实越来越考验厂商的差异化底层创新能力 , 以及对消费者身上尚未被发现的潜在痛点的解决能力 。
消费者换机动力不够 , 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新品的迭代升级与技术底蕴还不足以调动换机欲望 。 从今天来看 , 不少厂商试图通过ISP定制化芯片来证明自己的底层芯片能力 。
但事实上 , 定制影像芯片引发的外界关注与热度还是有限 , 争议倒是颇大 , 毕竟 , ISP芯片与SoC芯片有着本质的不同 , 后者才是印证一家厂商底层芯片技术能力的根本 , 而SoC芯片本身就已经集成了ISP功能的实现 。
因此 , 重复定制一颗ISP芯片 , 落地到体验层面 , 也没有带来直观的改善 , 难以成为吸引消费者为高价买单的创新点 。
不过 , 话说回来 , 手机这一产品形态发展到今天的成熟度 , 要再拿出革命性、飞跃式创新 , 不太符合硬件迭代发展的规律 , 延续性创新依然是大趋势 。
而手机硬件性能拼到头 , 最终还需要回到软件上 。
我们知道 , 当前不少消费者认为换机的麻烦在于 , 原有旧手机的各种数据、账号、APP以及社交账号 , 沉淀了大量的数据与信息 , 这些信息重新迁移会非常麻烦 。
本质上这对于手机厂商的云服务能力与软件创新提出了要求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