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15|中国家电造芯记:打造自己的神经中枢系统 防患于未然( 二 )


对于家电用芯片需求的提升是现实的一面 , 国产配套的不完善则是另一面 , 据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主任王云透露 , 2019年中国家电用芯片市场规模约为500亿元 , 而行业本土配套率仅为5% , 国内家电用芯片短板亟需补齐 。
目前 , 国内行业存在一些专业家电用芯片公司 , 诸如专注电源管理芯片的芯朋微 , 专注功率模块的华润微电子、闻泰科技等 , 专注主控芯片的华大半导体、中颖电子等 , 但在市场份额占比方面 , 国产品牌仍远落后于海外品牌 。 以PMI芯片为例 , 2019年中国电源芯片市场份额的96%均被海外品牌占据 , 同样在MCU芯片上 , 也是瑞萨、英飞凌、飞思卡尔等国外品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
目前 , 中国冰、洗、空三大白电产品的合计年产能超3亿台 , 约占全球产能的70% , 中国家电市场整体规模超万亿 , 两相比照 , 家电芯片国产替代的市场潜力巨大 。 同时 , 芯片国产替代在关键时刻能够维护我国家电供应链的稳定 , 并提升中国家电产品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 这一点在贸易战和疫情期间已经得到充分验证 。
“造芯”充满未知数
现在 , 中国家电企业“造芯”的干劲十足 , 但“造芯”前景还存在诸多未知数 。
以美的为例 , 作为综合白电制造企业 , 美的应用的PMI模块也曾主要依赖进口 , 随着2018中美贸易战的打响 , 美的方面成立了项目组 , 启动PMI产业化研究 , 并于2019年宣布实现了PMI模块的自主可控 。 同样 , 在MCU芯片上 , 为了防止被国外“卡脖子” , 美的于2018年成立了上海美仁半导体公司 , 并于2021年实现量产1000万颗的目标 。 另外 , 2021年美的还成立了美恳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要经营集成电路芯片的产品制造和销售 。 未来 , 美的方面表示 , 除满足家电产品使用需求外 , 公司还计划覆盖工业、车规、医疗等更广泛级别的芯片研发与制造 , 2024年美的预计可实现新能源汽车水泵控制用芯片的量产 。
不过 , 即使有配套产业的托底和雄厚的资金链 , 美的方面依然表示 , 从研发门槛而言 , 芯片从设计到制造需要高成本、长时间 , 而未来生产销量的多少 , 尚属未知数;布局芯片 , 即使是相对技术门槛较低的家电用芯片 , 对企业而言也意味着人才、技术上的长期投入 。
事实上 , 芯片从研发到制造 , 绝对是一个“烧钱”的过程 , 尽管很多家电企业宣布投入“100亿”、“500亿”做芯片 , 但相比于专业芯片研发生产企业而言 , 这些投入仍略显不足 。
以全球专业半导体公司为例 , 2020年全球半导体TOP6品牌分别为英特尔 , 三星 , 博通 , 高通 , 英伟达 , 台积电 , 联发科 , 其中英特尔当年研发投入12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20亿元) , 联发科研发投入约178亿元人民币 。 再看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 , 2020年华为总体研发投入是1418亿元 , 中兴整体研发投入147亿元 , 小米是93亿元 , 当然这是企业整体的研发投入 , 不仅限于芯片研发 。 而当年 , 家电企业的整体研发投入中 , 美的为101亿元 , 海尔为72亿元 , TCL 65亿元 , 格力62亿元 , 而长虹、创维、海信、康佳等企业的研发投入均低于20亿元 。
即使家电用芯片整体技术难度相对手机、汽车用芯片要低很多 , 但要想将芯片做好 , 做成高端品质 , 其自研投入也将是一笔惊人的费用 。 事实上 , 有半导体从业者认为 , 家电企业自研芯片可能不是为了赚钱 , 而是为了防止“卡脖子”、“芯片荒” , 事实上不少家电企业宣布自研芯片规划的时间点恰是2018年前后——美国宣布制裁中兴、华为等中国企业 , 发动对中贸易战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