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历史上真实的关羽 竟是逞小勇而不顾大义

【揭历史上真实的关羽 竟是逞小勇而不顾大义】历史上的关羽是个咋样的人呢?是人们心中永远的武圣?还是铮铮傲骨永不背叛的二哥?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忠臣名将?今天,我们就看看真实的那个他吧 。
且不说曹操,只说关羽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人的快感,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给人的痛感 。由于降曹,桃园兄弟之义令人生疑;而由于辱吴,他成了孙刘联盟的一个分裂因素,则可以肯定 。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 。作为本集团的中坚力量,反而比敌对集团的中坚力量,比自己的死对头更可怕,这很耐人寻味 。
诸葛亮怕关羽什么?是怕他身他深知关羽其人,识小义而未必明大义,尽小忠而可能害大忠,逞小勇而未能奋大勇 。关羽浓厚桃园之义,却淡薄天下大义 。否则,他不会再三阻挠刘备三顾茅庐,也不会刁难诸葛亮初行军令 。他只知道诸葛避见乃兄,使三兄弟失了面子,不知道乃兄如果见不到诸葛,会失去争夺天下的机会,会在瓜分国土的军事竞赛中被淘汰出局,连最后一勺残山剩水也得不到 。
马超不懂规矩,口称玄德,而不称陛下 。关羽和张飞都很恼怒 。但两人要出的招数却不相同 。关羽要处死马超,张飞则要作个样子给马超看 。第二天上朝,马超不见关张二人在班,正自纳罕,一抬头,看见二公正站在蜀帝身后,垂手而立,甚是恭敬 。马超深自惭愧,从此对玄德再不敢失礼 。
可见,张飞识大体而关羽执小义 。张飞比关公更懂得,得人和,是刘备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的最大资本 。如果因失礼而失人,刘备就会失去这个资本 。况且蜀国偏居一隅,人才凋零,得失一员身经百战的虎将,关系军国大计 。依张飞,刘备得义得计得人和;如果依关羽,刘备则可能失义失计失人和 。关羽降曹,曹操善待于他,此“义”(其实是计)不忘,故有华容放曹之举 。联吴抗曹,对关羽来说,似乎是联疏(吴)抗亲(曹),此义(国家大义)不记,故有拒亲辱吴之举 。
这正是诸葛亮最怕的 。怕关公守荆州,荆州与孙刘联盟不可兼得,却可能俱失 。既如此,换个人守荆州行不行?不行 。荆州重地,非至亲之人,非文武双全之臣不能守 。刘备至亲之人唯关张,关张之中,文武兼备是关公 。为了让关公心悦诚服地执行他亲手制订的联吴抗曹之基本路线,诸葛亮可谓煞费苦心 。他智算华容,阳算曹操,阴算关公 。他料定关公的“曹操情结”不解,不能真心联吴抗曹 。所以,故意给关公一个放走曹操的机会,同时又要他立下军令状 。
此目的有四:一是刹刹他的傲气,赢了他的脑袋,又还给他,是要折服他的心;二是抓抓他的把柄,提醒他注意,他有历史问题,他的历史不清白,正因为这个原因,才不让他执行重要军事任务,如果放走曹操,则又有了现行问题;三是解除他的“曹操情结”,放曹操一条生路,足以报答曹操所给他的一切,此后抗曹不会背不义的名声;四是小以大义,让他体会守小义(报曹)而损大义(误国)的真实后果 。
尽管诸葛费尽心机,但关公有他自己的行为逻辑 。逻辑的结果是腹背受敌:腹受国家之敌曹军,背受自己创造的敌人吴军 。结局是丧师失地,败走麦城,穷途末路,军没身死 。
这就造成了刘备的大不幸,逼着他面对自己一生最困难的选择:要顾孙刘联盟的大局,就不能为关羽报仇,不报仇,结义誓言(不能同日生,但愿同日死)便不能遵守,便会失去自己的立身之本——人和;要报仇,就要伤害自己的立国之本——孙刘联盟 。也许比较好的选择是做做样子的报仇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