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沈尹戌领导下的楚军最后被歼灭正是因为他的错误判断,所以,沈尹戌的计划在构想上有可行之处,但实际的操作性要求太高并不符合现实情况 。用好听的词语来描述叫宏大,实事求是的说叫空想 。从沈尹戌的计划我们可以看到,楚国其实对战争的认识,特别是运动战的认识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对于理论的认识不能与实际情况脱节,不基于现实的理论认识如何去指导作战呢?
【柏举之战: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成功战例 吴王阖闾用孙子兵法打败强大楚军】沈尹戌只看到吴军长途奔袭给楚军带来的利好,却没有通盘考虑整个战场形势,使其做出了方城处楚军应长途奔袭迂回吴军的错误判断;正如前面讲过的,吴军长驱直入时,楚国没有来得及完成全国总动员,楚军没有全部集结完毕,方城处的楚军就是之一,不管这支楚军生力军是直接回援郢都在汉水正面增加吴军的压力还是回师攻打唐国,解决吴军一个盟友的同时威胁吴军侧翼,都会给吴军带来极大的麻烦 。而沈尹戌的计划使得本该用于正面战场的力量用于千里之外,究竟他是怎么想的,只有天知道了 。
吴军对自身的情况当然非常清楚,如前文所言,吴军第一阶段的战役目标是实施突然袭击,突入楚国腹地 。第二阶段的战役目标自然就是寻机歼灭楚军主力,不以此为目标,之前实施的战略大迂回就失去了意义 。当两军对峙于汉水时,吴军尚未获得歼灭楚军的战机,而深入楚国腹部的风险会随着时间一天天增大,也就是沈尹戌看到的问题 。
也就是说,当时,吴军虽然在之前掌握主动权进而达成了进攻的突然性,在现在处于对峙局面时还是必须寻求掌握接下来作战的主动权,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三万吴军深入楚国境内要是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上,部队很容易陷入绝境而全军覆没,这和在本国内作战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自己国境内还有回旋余地 。现在两军对峙于汉水,对吴军来说,利于速战,那么,对主动权的争取要点在于逼迫楚军决战,而逼迫楚军决战最有利吴军的做法在于引诱楚军出击,将其引出坚固阵地,再寻机歼灭之 。这对吴军来说是个问题,而且是第二阶段作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
文章插图
柏举之战第二阶段
吴军该怎么办?吴军自楚境东北部突入楚国后,依托大洪山沿汉水与楚军对峙,之前讲过吴军的右翼是有保障的,左翼的敌情威胁稍微大一点 。但是在这个阵型面前楚军是不敢以别军过汉水威胁吴军左翼的 。道理非常简单,楚军对吴军左翼进行迂回,并不能直接获利,需要通过这个战术行动来争取威胁吴军;而且在正面必须保持相当的主力部队 。在吴军战斗力强于楚军的情况下,这样分兵风险很大 。前几年吴军对楚军的攻势作战中,楚军已经消耗了相当数量的精锐部队,现在与几年前相比部队的战斗力是下降的,在这种情况下把部队集中使用保持兵力上的优势来抵消战斗力的弱势是明智的选择 。
因此,吴军必须分析楚军的心理,既惧怕吴军的战斗力因而集中使用部队,又不甘于吴军在本国内肆虐,以此来找出一个方法让楚军全军出击 。到底吴军能想出什么办法?本来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这些都应该是疑案,但是幸而孙武给我们留下了《孙子》这本书,从他论述的军事思想中,我们可以拨云见雾,来解读此时吴军的用兵策略 。孙子在他的兵法里是这么说的:“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柏举之战可以说是这句话的完美注释 。
相关经验推荐
- 上海市|撑不住了?美芯片规则成废纸,中国芯片订单暴涨
- 玉璧城之战:15万人伤亡过半却打不下一座小小的玉璧城 此战让韦孝宽一战成名 此战也让高欢忧愤成疾 随后郁郁而死
- 中国饮食养生的原则 饮食养生原则中的宜忌
- 唐河之战:静塞军骑兵击退8万辽军 斩首一万五千有余 此战堪称游牧铁骑的终极噩梦
- 中国式美女最热的整形项目是什么
- 常州之战:南宋常州人民的抗元斗争 抵抗数十万元军长达半年 城破后仅存7人
- 孔子养生观对中国饮食影响
- 桑丘之战:商鞅变法后秦国与齐国首次正面交锋 齐将匡章一战成名 秦惠文王俯首称臣
- 唐灭薛延陀之战:大唐骑兵步战的经典战役 唐王朝威名远传漠北 北部边境从此得到安定
- 湖口之战:太平军扭转战局的关键之战 石达开的绝地逆袭 以少胜多打败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