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了彻底消灭元朝残余 先后八次北征 然而朱元璋北伐受挫后 为何不整军再战而要选择防御?

明朝建立后,虽然元朝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但仍然统治着广阔的北方草原地区,明朝时刻感到重大威胁 。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北伐蒙古残余势力,明朝政府为了进一步统一蒙古地区,稳定北部边疆,在洪武时期,多次出兵蒙古 。先后八次北伐遁入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 。然而,朱元璋北伐受挫后,为何不整军再战而要选择防御?

朱元璋为了彻底消灭元朝残余 先后八次北征 然而朱元璋北伐受挫后 为何不整军再战而要选择防御?

文章插图
朱元璋称帝之后,为了避免重蹈元朝灭亡的覆辙,在位期间努力恢复国内生产,严惩贪官污吏,正确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使得其统治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大盛世,史称“洪武之治” 。在这一背景之下,朱元璋与北方蒙古各部落的民族关系思想一共经过了三个过程,分别为战、守、战 。最终与蒙古各族形成了兵戈对立之局面 。
朱元璋称帝之后,对前元势力采取的是乘胜追击的思想,当然了,这一思想的形成是有原因的 。一来元顺帝虽然败退,但是其残余势力依然很强大,关于这一点在《明史纪事本末》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众也;旧附么部落,不下数千里 。资装销仗,尚赖而用也,驼马牛羊,尚全而有也” 。
所以如果朱元璋不乘胜追击的话,一旦元顺帝纠结兵马对明军实行反扑,那么朱元璋一手建立起来的大明帝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此外,蒙古各部落对于新建立起来的明朝充满着仇恨,经常南下袭扰明朝边境,一直希望重新夺回政权,对明帝国造成了较大程度上的威胁 。
于是朱元璋认为应该要趁着明朝建立之初,明军将帅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强烈的进取之心,乘胜追击,彻底消灭前元残余力量,从而实现“定天下于一”的梦想 。用战争的方式来实现全国的统一,所以朱元璋便对蒙古发动了一系列的军事进攻 。
比如在洪武二年六月,朱元璋就命令常遇春和李文忠率领着一万骑兵和八万步兵,直捣元顺帝的老巢开平,战事仅仅进行了两个月便大败元军,击碎了元顺帝企图复国的梦想 。洪武三年正月,朱元璋又派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兵分两路进攻,同年五月的时候攻克应昌 。
洪武五年正月,朱元璋再次派大将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与李文忠、冯胜、汤和、蓝玉等人兵分三路北伐,为稳重起见,朱元璋拨大军十五万,在临行前一再告诫徐达等人不可轻敌 。但是由于粮饷运输困难,加上对敌人过于轻视,结果在岭北之战中战败,明军损失惨重 。
虽然朱元璋在临行前明确说到不可轻敌,但事已至此,朱元璋只能想其他办法来弥补此战的损失 。不过这也使朱元璋明确的意识到,在草原地区作战,明军在蒙古骑兵面前是占不到任何优势的 。这个时候,朱元璋开始对蒙古各部的思想发生转变,即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 。
朱元璋为了彻底消灭元朝残余 先后八次北征 然而朱元璋北伐受挫后 为何不整军再战而要选择防御?

文章插图
朱元璋暂时先放弃统一蒙古的打算,开始采取防守策略 。但是这里我们注意了,朱元璋的这种“固守”的思想,并非是消极状态下的防御或者是被动的等待而已,而是“来则御之,去则勿追” 。所谓的“来则御之”,其实就是在蒙古人南下袭扰明朝边境的时候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伺机打击 。
为此,朱元璋一方面下令让将领们“严为之各”、“众至边上,常存戒也,虽不见敌,常若临敌,则不至有失矣” 。另一方面,则是做好坚壁清野工作,不要让这些蒙古贵族有机可乘 。而所谓“去则勿追”,则是认为,当敌军撤退以后,我们应该不要去追,只要守住相应关隘即可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