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八旗军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超越明军的?八旗兵战斗力的趋势变化过程 从打谁都打得过到谁都打不过 八旗军队经历了什么?( 三 )


因此,在重装步骑与火炮的配合下,皇太极开始了攻城略地 。同时,也不可否认明军及明廷自身的腐朽 。军官贪污军饷,士兵得不到应有的训练,朝中大臣互相倾轧 。这些都造成了明朝末年,北部边防逐渐涣散的境况 。
所谓时势造英雄,八旗子弟能在野战中数次大败明军 。除了自身素质过硬之外,也不可否认与之对垒的明军早已不复往日的军纪了 。即便是明末少有的精锐:戚家军,也被明廷自己白白消耗掉了 。而且,曾一度掌握火器优势的明军也渐渐丧失了仅有的防守优势 。
崇祯十六年,就在明廷覆亡的前一年 。辽东巡抚黎玉田题报称:"酋于锦州铸造西洋大炮一百位" 。此话虽有夸大之处,但是不可否认明军边关火炮已经处于下风了 。在当时,宁远一地仅有宁远城尚且有大炮10门,而往西各城均无大炮 。在提报中,这位巡抚更是亟盼朝廷能发放积欠的饷银40余万 。如此腐朽的明廷,可谓不堪一击了 。


明末的八旗军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超越明军的?八旗兵战斗力的趋势变化过程 从打谁都打得过到谁都打不过 八旗军队经历了什么?

文章插图
八旗兵战斗力的变迁
发展到鼎盛时期
个人感觉八旗兵的单兵战斗力最强应该是在老奴时期,尤其是萨尔浒大战前后一段时期,因为那个时候的八旗兵是挑选出来最强的部落勇士组成 。而在和明军在争夺辽宁的几次大战之后,虽然明军损失远远大于八旗兵,但八旗兵也有伤亡 。到了黄台吉时期,八旗兵单兵战斗力比老奴时期要差一些了,但是黄台吉吞并了蒙古林丹汗部的一部分力量,又有了科尔沁蒙古以及汉八旗,再加上明军的孔有德等人投降带去的大炮和兵员 。
所以总体实力来讲,黄台吉时期到入关初期这一段时间,八旗兵的战斗力应该是最强的 。从入关初期和吴三桂联军在山海关打败李自成10万军队,虽然说此战八旗骑兵8万+吴三桂5万人数比李自成要多,但是此战重创李自成军队而使得其无法守京城这也是事实,而且此战八旗兵的凶悍一直给李自成军队带来很大的心理阴影,这足够说明此时八旗兵战斗力还是相当强悍的 。
入关后10年战斗力急剧下滑期,由征服天下的绝对主力逐渐沦落为第二军事力量
清军战斗力入关后急剧下滑这也是事实,这个期间个人感觉以10年计算比较合适,因为大约在1652左右开始,对阵南方南明的时候反而是投降明军成了主力了,而八旗兵更多是作为监军和第二部队,或者将投入到关键战场上 。当然这个时候八旗兵战斗力还算比较强的,但是已经大大下降了 。
这个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入关后清廷推行的一系列压迫政策导致各地纷纷反抗,而八旗兵有多次打战——仅仅和李自成的大顺军就多次交锋,最大的一次是在潼关大战,各次大战清军伤亡多少,清廷没有统计,但是伤亡估计是不少的,仅仅阎应元在江阴就打死打伤不少八旗,伤亡的数量明显大于自然增长的人口数量,而清廷上层为了保护自己根本八旗,自然会尽量不让其上战场以减少损失 。
另外一个就是,战斗力强的老兵一方面逐渐死去,另一方面剩下的老兵由于进京后大肆圈地有了土地用奴才来为自己耕种完全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而不必在关外那样需要拼命才能获取更多食物,如此一来上了战场自然比较惜命了,那么战斗力自然就下降了,而新招进来的八旗新一代兵显然更是不如老兵,而且新一代八旗兵不少在进京后就直接堕落了 。
也正是八旗兵战斗力急剧下降,使得清廷不得不借重吴三桂等投降明军,如让洪承畴出任总督,如和吴三桂联姻,给吴三桂更大好处如答应其在灭南明后西南设藩等 。这也使得后期对阵南明更多是用明军投降军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