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党争:唐朝后期连续四十余年的朋党之争 是唐朝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 牛李党争到底在争什么?

牛李党争通常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 。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 。持续近四十年的牛李党争究竟都在争什么?

牛李党争:唐朝后期连续四十余年的朋党之争 是唐朝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 牛李党争到底在争什么?

文章插图
在中国古代王朝更迭的历史中,朋党一词可以说经常可以见到 。不同于近现代意义上的党派,古代的朋党则脱胎于复杂的个人网络,其内部往往有着极大的不稳定性,所以古代的朋党同近现代党派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如历史上明朝的东林党、唐朝的牛党与李党,实际上全都属于古代朋党的范畴 。
这中间历史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大凡历史上有朋党之争的朝代,总是会出现有此朋党便有彼朋党的情况出现 。并且,古代的朝堂上这个由朝臣所组成的集团,往往会表现出互相倾轧互相掣肘的特征,如发生于中晚唐时期的“牛李党争”便是一场历史上出名的朋党之争 。
历史上的中晚唐时期,唐王朝被藩镇以及宦官的问题所困扰,恰在此时,本应尝试力挽狂澜的文官集团却发生了朋党之争 。唐朝历史上的“牛李党争”,实际上最早起源唐宪宗一朝 。当时在宪宗元和四年,通过科举的牛僧孺、李宗闵在试卷中极力抨击当时宰相李吉甫的一些方略 。这样的情况下,李吉甫旋即便贬黜二人 。而后随着时间的发展,便形成了以李吉甫之子李德裕为首的所谓“李党”以及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所谓“牛党” 。
根据史料的记载,历史上“牛李党争”出现在宪宗一朝,而两派之间的较量则起于穆宗朝,这样的情况,直到唐宣宗继位之后才结束 。这中间断断续续持续了近四十年的时间,而大唐王朝的根基也在这场朋党之争中逐渐被瓦解 。并且,这场发生于中晚唐时期的朋党之争,还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就是牛僧孺一方如若得势,其往往会极力贬黜李德裕一方,反之李德裕一方亦是如此 。那么,唐朝历史上持续近四十年的“牛李党争”,究竟都在争什么?
牛李党争:唐朝后期连续四十余年的朋党之争 是唐朝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 牛李党争到底在争什么?

文章插图
唐后期的朋党之争是指以牛僧儒为首的官僚集团和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之间的斗争,所以又称为“牛李党争” 。形成牛李党争的原因,是由于他们进入仕途的门径不同 。唐朝时,官员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有些人是通过科举考中进士而当官的,这些人喜爱诗赋,情趣相同,认为自己是凭真才实学入仕 。
另外,还有一些人,是通过父祖门荫而当官的,他们推崇儒家经学,以门第清高自居 。这两部分官员,因为入仕的门径不同而互相鄙薄,形成两个集团 。这实际上,还是唐初以来门阀地主与庶族地主之间斗争的延续 。
牛李党争是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 。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闹了将近40年,历史上把这次朋党之争称为“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高官争权的现象,文宗曾有“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感慨,牛李党争使本来腐朽衰落的唐王朝走向灭亡 。

牛李党争:唐朝后期连续四十余年的朋党之争 是唐朝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 牛李党争到底在争什么?

文章插图
牛李党争的开始是由进士考试而起 。唐宪宗在位时期,有一年长安举行考试选拔人才,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考卷里批评了朝政 。考官认为两个人符合选择的条件,便把他们推荐给唐宪宗 。这件事传到宰相李吉甫的耳里 。李吉甫见牛僧孺、李宗闵批评朝政,揭露了他的短处,对他十分不利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