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百科 大黄鱼是什么

大黄鱼,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又名黄鱼、大王鱼、大鲜、大黄花鱼、 红瓜、金龙、黄金龙、桂花黄鱼、大仲、红口、石首鱼、石头鱼、黄瓜鱼,为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 。

目录1.生活习性
2.形态特征
【大黄鱼百科 大黄鱼是什么】3.分布范围
4.养殖技术
5.营养价值
生活习性大黄鱼为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主要栖息于80米以内的沿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层 。平时栖息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 。产卵鱼群怕强光,喜逆流,好透明度较小的混浊水域 。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白昼或小潮时下沉 。成鱼主要摄食各种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虾、蟹、虾蛄类) 。生殖盛期摄食强度显着降低;生殖结束后摄食强度增加 。幼鱼主食桡足类、糠虾、燐虾等浮游动物 。
大黄鱼能发出强烈的间歇性声响,同时对音响也很敏感 。它的主要发音器官是鳔及其两侧的声肌 。当声肌收缩时,压迫内脏使鳔共振而发声 。在生殖季节鱼群终日发出咯咯、呜呜的叫声,声音之大在鱼类中少见 。这种发声一般认为是鱼群用以联络的手段,在生殖时期则作为鱼群集合的信号 。中国渔民早就以此习性判断大黄鱼群的大小、栖息水层和位置,以利捕捞 。
大黄鱼对溶解氧的要求较高,一般在4mg/L以上,幼鱼的溶解氧临界值为3mg/L左右,稚鱼则在2mg/L左右,所以人工育苗尤其在养成中特别要注意保持溶氧在5mg/L以上,否则易造成缺氧浮头导致死亡 。
分布范围大黄鱼分布于黄海中部以南至琼州海峡以东的中国大陆近海及朝鲜西海岸 。雷州半岛以西也偶有发现 。中国沿海的大黄鱼可分为3个种群:①南黄海—东海地理种群(第一地理种群) 。分布于黄海南部至东海中部,包括吕泗洋、岱衢洋、猫头洋、洞头洋至福建嵛山岛附近 。②台湾海峡—粤东地理种群(第二地理种群) 。主要分布在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和南海北部(嵛山岛以南至珠江口) 。这一种群又分为北部和南部两大群体 。③粤西地理群(第三地理种群) 。主要分布于珠江口以西至琼州海峡的南海区 。
鱼种放养
1.鱼种的选择
放养的鱼种应选择体型匀称、体质健壮、体表鳞片完整、无病无伤的 。同一网箱中放养的鱼种规格,要求整齐一致 。计划当年达到400克以上规格的网箱,放养的鱼种规格要在100克左右 。
2.鱼种的运输
鱼种的运输方法有活水船、活水车、鱼篓、水箱、塑料袋充氧等多种方法 。而作为生产性的批量长途运输,以活水船运输为佳 。运输鱼种一般在水温降到18℃~16℃时的秋末,或水温上升至13℃以上时的春季进行为好 。发病期间或饱食后的鱼种不得启运 。活水船运输要选择暖和且风小的天气进行 。运输时间超过24小时以上的活水船运输参考密度为500尾/立方米(规格75克),即40千克/立方米左右 。以其他水体运输的密度,要比活水船运输密度小得多 。
3.鱼种的放养
流急海区的网箱,鱼种放养应选择在小潮水期间 。鱼种运达网箱区后,可结合捞鱼装桶与倒进网箱的时间间隙,用高浓度的抗菌素和加入适量福尔马林的淡水溶液对鱼种进行浸泡消毒 。使用封闭式水体运送鱼种的,在入箱时,要避免水温等条件的突变 。可以采用在运送水体中加入网箱区海水的办法进行短暂的过渡处理 。鱼种的放养密度根据网箱内水流畅通情况及鱼种的规格来决定 。参考密度为75克大小的为25尾/立方米左右,收获前的密度为12尾/立方米~14尾/立方米,即6千克/立方米~7千克/立方米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