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如何纪念公孙弘的 公孙弘的墓址在哪里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为西汉名臣 。
其少时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学,谨养后母 。汉武帝时期,先后二次被国人推荐,征为博士 。十年之中,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 。先后被任为左内史(左冯翊)、御史大夫、丞相之职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公孙弘于相位逝世,谥献侯 。
公孙弘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先例 。其在职期间,广招贤士,关注民生,并为儒学的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曾著有《公孙弘》十篇,现已失佚 。
后世如何纪念公孙弘的 公孙弘的墓址在哪里
折叠兴平墓址
【后世如何纪念公孙弘的 公孙弘的墓址在哪里】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公孙弘墓在兴平县东北十八里处 。兴平疑是公孙弘墓
兴平疑是公孙弘墓
明朝李昌祺《剪灯余话》记载,霍去病墓西北为公孙弘墓 。又元朝郑元佑《题魏钟繇<荐季直表>》记载,霍去病墓西稍北,有一座比卫青墓封土更矮一点的墓世传为公孙弘墓 。
据现代考古发掘证明,公孙弘墓在茂陵西边较远处 。1982年12月,咸阳市人民政府公布,兴平市南位镇陈王村村南一公里处,南近高干渠,有一座圆形墓冢,即为公孙弘墓 。然考古界尚未定论 。该墓葬封土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 。据传墓前曾竖立小碑一座,早已丢失 。
折叠麓台墓址
清朝阎循观《程符山十咏·并序》记载,在潍县西南二十里的地方,东面有一座一丈高的高台,台下有七眼泉水,此台名为麓台,是汉朝平津侯公孙弘读书的地方 。民国《潍县志稿》载,明朝刘应节在浮山下修建麓台书院,一名公孙弘书院 。除此之外,麓台还有公孙弘别业、公孙弘牧豕处、公孙弘墓等众多说法 。
1979年,麓台公孙弘墓被立为潍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月,潍县革命委员会在麓台旧址为公孙弘墓新立墓碑 。
折叠其它墓址
清朝毕际《淄乘徵》记载,公孙弘墓在淄川县南十五里处,地名为公孙庄 。此处有一块断碑 。当地的邑志记载,公孙弘墓在县南十五里龙口村的东边,但是墓已经不存在了 。等到明朝嘉靖年间,一名知县寻找公孙弘之墓,得到一位老人的相告,便在老人所指之处重新修建公孙弘之墓 。2009年3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于淄川区发现公孙弘墓遗址 。此遗址位于淄川区龙泉镇韩圣村湖南公路东交叉路口处 。据悉,韩圣村原称公孙庄,村庄北庄桥原名"平津桥" 。"平津桥"地处"南园",当地百姓称是公孙弘的花园 。文革时期,嘉靖时期复修的淄川公孙弘墓冢被夷平,原有的半块石碑亦被毁弃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