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俄乌冲突中用来找特工、确认死者,人脸识别带来幸福还是制造危险?( 三 )


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 , 当地农技中心运用“虫情测报灯”诱捕害虫并拍照上传 , 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害虫的种类、数量 , 进而预测病虫周期 。 它可以将测报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 , 技术人员不需要深入田间地头 , 就可以预判情况 , 提出相应对策 。
更多过往依赖人类传统农耕技能和经验的工作也在被悄然颠覆 。 视觉设备搭配无人机鸟瞰农田 , 将拍摄的作物情况、土壤照片进行分析 , 可以预估农作物的长势;也有算法可以通过识别果蔬的大小、色泽、纹理等 , 将其按照质量进行分级 , 进而确定哪些该优先采摘、销售 。
智慧城市也是面部识别落地最为丰富的场景 。 的卢深视副总裁高天虹告诉创业邦 , 他们通过为广州地铁18号线和22号线无感刷脸乘车提供三维视觉解决方案 , 推动了“智慧城市”的新进展 。 经测试 , 这两条国内率先支持三维人脸识别过闸乘车的地铁 , 单通道每分钟可无感精准通行30人次以上 , 乘客出站时也仅需刷脸出站 , 乘车费用将自动扣除 。
“那些不善于使用智能设备的老人也能通过刷脸自如前往任何地点;曾经携带大包小包的旅客再也不用专门腾出手来进行刷卡过闸 , 不会造成进出站拥堵的情况;带孩子的家庭出行也将变得轻松 , 用科技力量提升民众幸福感是我们一直践行的方向 。 ”高天虹说 。

广州地铁无感刷脸系统
在智慧医疗场景下 , 不止文章开头提到的罕见病筛查 。 作为以“视觉”为基础的科技 , 面部识别天然可以为视障人士所用 。 比如“读到情绪” 。 在2018年 , 华为与波兰盲人协会合作开发了一个应用程序 , 可以将七种普遍的情绪——愤怒 , 恐惧 , 厌恶 , 快乐 , 悲伤 , 惊讶和蔑视——转化为相应的声音 。 使用者只需要轻拍手机的后置摄像头 , 扫描对话伙伴的面部 , 算法会将分析到的情绪解释为手机播放的声音 。
在智慧工业场景下 , 这项技术的“向善”不仅表现为生产力的提高 , 更是替代人工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 如电力、矿区的“工业巡检” , 传统人工巡检在野外尤其是高原山区自然环境恶劣 , 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 , 还面临人身安全威胁 。 根据中国电力科学院近两年电网运行统计报告分析每一年因为变电设备漏检、误检造成的损失大约20亿人民币 。
国网山西电力公司最近向媒体透露 , 国网首个无人机自主低碳巡检系统已经运行了半年有余 , 不但有效节省了成本 , 也避免了因为人眼疲劳造成的误差和安全隐患 。
作为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的创新应用 , 也为“养老”带来了福祉 。 如创业邦曾经报道过的羿娲科技(阅读延伸:《专家呼吁放开生育限制 , 65岁以上老人近2亿 , “银发经济”百亿风口来了?》) , 本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来读取工业环境的电表、水表数据 , 实现工业数字化转型 , 却在为上海市独居老人做水表智能化改造后 , 被《人民日报》等媒体争相报道 。
其原因在于 , 改造后的水表数据会直接反馈给政务平台 , 一旦超过12小时家中用水量低于0.01立方米会自动预警 , 社区工作人员便会上门探视 , 确认独居老人的状况 。 这一技术无形中为独居老人开启了智慧养老时代 。
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 , 正如同样的种子在不同的土壤会长出不同的果实;同样的技术在不同的场景下也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姿态 。 在人们尚未熟知的很多领域 , 已经默默开出科技向善的花朵 。
技术本身没有善恶 , 关键是应用的人如何选择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