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书法怎么样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人,历经宋、齐、梁三朝,曾经为官,后辞官归隐坚决不再出仕,精通医药、炼丹,在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有不少着作传世 。
陶弘景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十岁的时候因为看了葛洪的《神仙传》而迷上养生之道 。因此,他小小年纪就才学不凡,声名远播,擅长琴和棋,书法上工于草书和隶书 。
等到萧道成当上丞相之后称帝,还没有弱冠的陶弘景就被他先后任命为诸王的侍读,之后担任奉朝请一职,这是一个十分闲散的官职 。当时朝廷的礼仪事务,皇帝和百官一般都是向他请教,可见他深受器重 。不过,陶弘景志不在官场,他虽然和诸王等贵族生活在一起,但他不汲汲于权利和富贵,总是把自己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面,不和外面来往 。
公元492年,陶弘景上书辞职,临行时朝中百官为他设宴践行,因为当时来送的人太多,帐篷和车马都堵住了道路 。之后,他就隐居到来山中去修行,并把那座山称之为茅山,学习道教的符箓炼丹道法等,并且游历名山寻访仙药 。梁朝建立后皇帝几次请他出山都遭到了拒绝,不过还是十分尊重他,时常写信向他询问国家大事,因此陶弘景被称为“山中宰相” 。
陶弘景生性喜欢写作,到了晚年更是如此,主要是道教着作,此外也涉及天文、地理、医药、养生等领域 。去世时已经八十有五,谥号贞白先生 。
陶弘景有什么之称
陶弘景是南朝着名的隐士,字通明,所以后世称其为陶通明 。所谓“通明”,可以两种解读,一是开通而贤明,语出《荀子》的“求仁厚通明之君而托王焉”,二是通晓明了 。
如果是第一种意思,那么陶弘景取这个字,其实就是抱着一种得遇明君的希望 。这就是积极出仕为官的心态,也很符合他是士族家庭的出身,以及他早期的人生经历 。据说,陶弘景在书中自己写到,他以前希望四十岁左右做到尚书郎,然后到浙东做一方好县令 。可见他也曾希望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 。
如果是第二种意思,那就是对自己智力的一种肯定 。据说,陶弘景四五岁的时候就很喜欢读书,九岁就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等经典,而且能属文达意 。可见他从小聪慧,理解能力不凡 。但相对而言,还是第一种的可能性比较大 。
陶弘景辞官后,去了句容之句曲山,并称这座山是叫茅山,然后在山腰建了座房子就开始隐居修道 。于是,他自号华阳隐居 。
此外,陶弘景还有一个“山中宰相”的称号 。他后半生一直隐居,即使梁朝皇帝三番两次地来请他出山,他都坚决地推辞了 。虽然如此,皇帝还是深知他的才华,又是派人给他送炼丹的材料,又是给他在茅山建道观 。而且国家每次遇到吉凶和出兵有关的大事,皇帝都会写信向他请教,一个月会有好几封信 。可见陶弘景虽然隐居山中,但是在朝廷的地位仿佛宰相一般 。
陶弘景书法
陶弘景对许多方面都有涉猎和研究,医药、炼丹、天文、地理等等 。他一生才学不凡,是当时有名的知识分子,而中国古代文人大多精通书法,陶弘景也不例外,他工于草书和隶书,还擅长行书 。
陶弘景一生都很喜欢写作,所以可以着作等身,这也练就了他的一手好书法 。据史书记载,他年仅四五岁就开始喜欢写文章,“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 。所谓“荻”是一种草,小小年纪就用草当做毛笔来练字,可见他对书法的兴趣 。
据说,陶弘景在书法方面,以钟繇和王羲之为师,还常常与梁武帝萧衍书信交流讨论他们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自不必多说,书圣之名足以证明他的书法造诣 。而钟繇与他齐名,据说是楷书的创始人,王羲之也曾经学习过他的书法 。陶弘景擅长草、隶、行书,由此可知他从这两位书法大师那里学到了不少 。而后世对他书法的评价也极高,认为是体势开张,疏密有致,已经自成一家 。
相关经验推荐
- 海棠盆景几月份修剪
- 香港冷门旅游景点,强烈推荐赤柱赤柱是香港岛南端的一个景色秀丽小镇香港有什么美食特色
- 舌尖上的江苏之镇江 舌尖上的江苏镇江美景
- 重庆旅游攻略:带孩子游玩重庆这些景点不容错过重庆适合带小孩子去的地方有哪些
- 成都旅游景点推荐崇州在四川的哪个地方
- 南陈将领程灵洗战功成就
- 牡丹社事件的历史背景?牡丹社事件的影响
- 来通化过大年|康养谷里赏年景,送你一个养生年
- 晋城旅游攻略 晋城旅游攻略必玩的景点
- 你见过哪些奇特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