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陕西人不仅喜欢蹲在门口或板凳上吃饭,更喜欢蹲着“闲谝”(即聊天的意思) 。 这就是常说的陕西八大怪之一的“板凳不坐蹲起来” 。
文章插图
毕竟蹲的久了腿会麻,特别是像我这样有点重量级的,蹲着还是不如坐着舒服 。 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有板凳不坐,非要蹲着?这就说明蹲这种行为在陕西一些地方,比较流行 。 那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为流行这个?最直接的推理是,凳子少呗 。 如果凳子很多,都知道坐着舒服呢 。 设想古时候一地来一个说书的,或者唱一场大戏,众多人围着观看,又无太多的坐具,那只能站着听,站的久了也挺累的,总不能席地而坐,多有不雅,弄脏裤子也不太好,那就不由自主会蹲着歇一会 。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办法,能歇一歇站姿造成的疲惫 。 而吃饭蹲起来就更容易理解了,蹲着降低身体重心,双手解放出来更容易掌握平衡用来拿碗用筷 。 农家汉子,三五成群端着大碗边吃面边聊天的场景,在很多地方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一道经典的风景 。
文章插图
电视剧《白鹿原》剧照
其实这种蹲的文化在传统农耕时代甚为常见,甚至有外国人视其为中国人的特色动作 。 为何在陕西,特别是关中地区,这种板凳不坐蹲起来的文化如此兴盛呢?恐怕还是与关中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有莫大的关系 。
在翻阅明代关于陕西的的史料时,经常见到关中地区干旱的记载,而当地人躲避天灾的方式也很有关中特色,直接一路向南,到紧靠关中盆地的秦岭山地谋生 。 在风调雨顺的年份,人们大多倾向于在一马平川,便于农耕的土地繁衍生息 。 然而在各种自然灾害面前,特别是历史上最常见的水旱灾害,平原地区或成为泽国,或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生灵涂炭之惨景史书不绝 。 而山地则不同,不管水旱等自然灾害如何蔓延,地理环境复杂的山地总能以垂直地带性的多样性化解种种灾难,在山区总能找到适合农业生产的地方 。 所以一旦关中地区发生灾害,就有灾民自北而南入秦岭山中,以谋生存 。 除了天灾,还有各种人祸,地方政府的各种苛捐杂役,也会造成无数的逃户、流民,抛却故土,进入秦岭山林 。
流民进入山林后以何为生呢?根据《明经世文编》的相关记载,诸多流民“或开山耕种,或结庵居住”,“低山种包谷,高处只宜早荞迟麦”、“刀耕火种”,“山内木耳、笋、纸、铁、炭、金各厂,皆留寓客民所籍资生者” 。 逃户、流民在从平原地区迁往山地,并在山区求生的这个过程,逐渐将平原地区的耕作方式带入山区,并充分利用山地的各种自然资源,从事农业及手工业等以谋生存 。
然而流民的大量涌入,也对当时秦岭山地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 明人沈思孝在《秦录》一书指出了明时关中地区木材紧缺的状况:
长安宫殿惟秦、汉最盛 。 想当时,秦陇大木多取用不尽 。 若今嘉靖间,午门三殿灾;万历间,慈宁、乾清灾,动费四五百万金 。 府库不足,取之事例;不足,又取之捐俸;不足,又取之开矿 。 一木之费,辄至千金 。 川贵山中,存者亦罕,千溪万壑,出水为难 。 即欲效秦汉,百一未能也 。
就关中地区的木材资源来说,至迟至明代已经出现严重不足的情况,正如材料所言,“一木之费,辄至千金” 。 而木材是中国古代坐具的重要材料,这也是造成关中地区“蹲”文化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直到近代随着交通和市场的发展,凳子不再短缺,而蹲这一习惯还在流传,以至于成为外地人视关中人的一大奇怪现象 。
相关经验推荐
- 狼的眼睛为什么在晚上会发光
- 汗多时,喜欢做4件事,危险系数“飙升”,很多人有,要尽量避免
- 银离子的作用 为什么国外禁用银离子
- 男的稍微一热就出汗为什么 三大原因引起男性出汗
- 君子兰为什么会不开花
- 冷泡茶为什么不能加热喝
- 夏天为什么要喝热水
- 人死了为什么要请道士 阎王要人的前兆,家里出大事有前兆
- 为什么抖音上的网红美食那么火? 盘点抖音十大网红美食
- 为什么说山姆会员店不适合我们? 山姆超市哪一天不需要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