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从狂热到冷静,手机用户15年变迁史

京东|从狂热到冷静,手机用户15年变迁史

文章图片

京东|从狂热到冷静,手机用户15年变迁史


撰文| 吴先之 冷泽林

编辑| 王   潘
汽车与手机并非两个世界 , 需求与服务正在连接整个消费市场 。
今年2月 , 一则蔚来入局智能手机的消息在网络中传开 , 这已经是半年来第二家要造手机的车企 , 再往前 , 去年9月吉利也曾宣布进军手机领域 。 而这对于手机市场实属一件新鲜事 。
事实上 , 国内手机市场已经多年不见新入局的玩家了 。
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达到顶峰 , 次年国内市场出货量出现首次下滑 , 手机销量向头部集中 , 许多在2012年后兴起的中小厂商在历史的花名册上逐渐被划去名字 。
这样的情况下入局手机市场显然并不明智 。
一位手机产业链资深人士曾告诉光子星球:“吉利进入手机行业如果真的是想与手机厂商去竞争 , 那么一定是李书福疯了 。 因为手机行业已经没有任何可能去容纳一个新品牌的崛起 。 ”
不过上月末 , 李斌的几句话道出了蔚来的目的 , “蔚来并非从商业成功的角度去思考 , 而是给蔚来车主一款车机互联体验最好的手机” 。
换句话说 , 得益于车机系统的迅速发展 , 手机在车端的需求正在不断攀高 , 用户需求的变化促使着像蔚来这般车企也开始认真思考造手机这项业务 。
从直板、翻盖、滑盖到触屏、全面屏、曲面屏、折叠屏 , 手机消费者对于智能机的认识也经历萌芽期、换机潮直至成熟期 , 其使用场景以及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
如果将每个阶段拆解开 , 那么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特殊印记 。
萌芽期:杀马特与山寨机的时代2005-2010年 , 智能手机诞出萌芽 , 虽然搭载iOS和Android系统的手机相继问世 , 但当时的人们碍于信息流通速度 , 对于手机的追求仍是偏向于基础功能 , 能够打电话、发短信、聊QQ、听音乐已经是多数人的梦想 。
2007年在广州打工的阿龙走入了一家线下手机门店 , 决心换掉自己使用多年的直板机 , 购买一款滑盖手机 。
不过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已经了出现更简单高效的操作与交互系统 。
而阿龙的注意力都在这款滑盖手机流行的外观和出色的音乐功能上 , 尽管当年他工资不高 , 但仍旧为这部手机花费了3000多元 。
“这款手机保值吗?”
“放心 , 我们是品牌手机 , 不会过一两年就不值钱的 。 ”
每每回想起这段与销售员的对话 , 阿龙仍然忍不住“嘲笑”自己当年的天真 。
不过 , 花大钱买手机在那个年代还是一个件面子成分大于实用的行为 , 根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 , 2007年广州城镇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也就3349元 。
这也给了售价便宜的山寨机一个崛起机会 , 彼时 , 走入手机市场的人们不难发现各种花哨的功能机 , 有闪着五彩灯光的 , 有贴上豪车标志的 , 也有自带反向充电等“黑科技”的 。
而这样的机型无一例外都有着通病 , 即形色各异的外观下系统呈现严重的同质化 , 同时作坊式工厂出身导致产品质量极其不稳定 , 更妄谈售后服务 。
但不得不说起家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的华强北 , 有着众多对市场把控更为灵敏的本土商人 。
彼时 ,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轰轰烈烈 , 不同文化和需求处在割裂、碰撞、融合又重组的阶段 。
一个叫罗福兴的进城务工青年凭借夸张的外形 , 为这一批青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杀马特文化 , 日后他也被众人冠以“杀马特教父”之名 , 而百度贴吧、QQ群、天涯论坛则是这些文化活动的后花园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