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万里扑长安 刘裕一战灭后秦 东晋王朝短暂收复了西晋旧都长安 堪称南朝北伐典范

公元416年,东晋太尉刘裕,统率10多万大军北征后秦;后秦以10多万大军迎击,双方展开激战 。晋将王镇恶率水军沿黄河、渭水直逼后秦京师长安,姚泓率领百官出降晋军,经过一年多的征战,后秦遂告灭亡 。

猛虎万里扑长安 刘裕一战灭后秦 东晋王朝短暂收复了西晋旧都长安 堪称南朝北伐典范

文章插图
公元417年8月,长安城下,一支军容整肃的汉人军队列阵而立:前排是手持齐身高的旁牌,手持环刀,身披扎甲和筩袖甲的重甲步军,这些铠甲是以汉代百炼钢的技法制造的,头戴颜色各异,区分等级的屋山帻,后排是手持弓弩,穿着两档铠,头顶皮制的帢的弓弩手;全军的后方,有一队手持长槊,头系辫发的鲜卑长槊手,他们高鼻凹目,皮肤白皙,尖长的脸型,深陷的眼窝,射出凌冽的凶光 。
全军的两翼,是身披组装式马甲,马背后有寄生马饰,身披明光铠,脖颈上斜跨长弓的具装骑马武士;还有一些鲜卑骑士,骑着绘有虎纹的连体式马甲,头顶圆锥形铁盔,手持长弓,他们就是虎斑具装突骑,这些人是从南燕王国归降东晋的降兵 。他们的仆从们头戴平巾帻,穿着大口裤,正牵着备马等待着军令 。
轻裘马,寒光剑,旌旗展,楼船列 。蔽日满天,王师还中原 。他们已经走了几千里,从山清水秀的吴江山水,到疆土板荡的中原大地,到天高地深的关中沃土,他们已经过关斩将,打通了长江,淮河,汴河,黄河等大河水道,水陆并进,击败了无数对手,终于看到了长安的魏阙和楼宇 。这是江东子弟们期待已久的日子,那是他们魂牵梦绕的旧都;望着头戴毡帽,吹奏羌笛,用羊头祭祀的羌人后秦军队缓缓出城,在城下从容列阵,一线排开 。敌人闪闪发光的铁胄上翻舞着漂亮的缨饰,他们早就跃跃欲试,希望恢复先祖的故都,澄清关中,荡涤胡尘,归衣冠于庙堂之上 。
在隆隆的进军鼓声中,弓弩手先对羌人的军阵进行了抛射,羌兵也弯弓搭箭,予以还击,“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这些羌兵大都是从潼关和武关前线退下来的败军,装备不齐,士气低落,经过晋军弩手一番密集的射击,阵型已经出现了松动;而在晋军步兵从正面的冲击和骑兵在两翼的包抄之下,羌人被迫放弃山地民族机动的战术,与晋军近距离接战 。这些病死不医治,以战死为吉利的猛士,在两汉时代就十分有名,“平土人脆弱,来众皆羌胡”,而在迁入关中,过上了定居农耕的生活后,他们也开始学习列阵而战的步兵战术,和胡夏的匈奴,北魏的鲜卑人不太一样,这样的战法,让晋人感到了棋逢对手的压力 。
江东勇士们纷纷持短兵与对手短兵相接,进行最血腥的肉搏厮杀,“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在东吴时代,善于近战的丹阳刀盾手和山越勇士,就给魏国留下了深刻印象 。虽然在铠甲上没有优势,但是羌兵凭借着出色的体能和身材优势,依旧在与对手作垂死搏斗 。久而久之,这些有血性但是甲胄单薄不整的军队出现了松动,开始不断地有人弃阵逃跑,留下同袍和对手死斗......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的诗句说的,是刘裕北伐南燕和后秦,横扫半个中国的丰功功绩 。和北伐南燕相比,北伐后秦是在强敌在侧的情况下,一反以往的气候规律进行的反季节作战,战斗中综合了南方军队的各种优势:步兵,水师,袭营等等,取得的一场气势如虹的北伐胜利 。
猛虎万里扑长安 刘裕一战灭后秦 东晋王朝短暂收复了西晋旧都长安 堪称南朝北伐典范

文章插图
在中国古代的南北战争中,南方与北方的对峙如同历史的二重奏,在辩证的矛盾运动中,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 。在楼船对车骑,烈马对战船的对抗中,两方军队的倚重点非常不一样:北方因为气候和地理原因,靠近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牧场地带,所以在组织战车和骑兵部队上非常有利;南方由于多山多河,地形破碎,湿润的气候和地形不利于形成庞大的牧场和畜牧区,所以南方军的步兵和水师,以及弓弩有较大的优势,其中最重要的兵种是江河上的水师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