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1000员工每天服务1亿人,这样的钉钉靠谱吗?微信、飞书给出对比

钉钉|1000员工每天服务1亿人,这样的钉钉靠谱吗?微信、飞书给出对比

文章图片

钉钉|1000员工每天服务1亿人,这样的钉钉靠谱吗?微信、飞书给出对比

文章图片

钉钉|1000员工每天服务1亿人,这样的钉钉靠谱吗?微信、飞书给出对比


这回稳了 。
Quest Mobile数据显示 , 钉钉的日活跃用户数(DAU)已连续两个月过亿 。 如果说2020年2月的过亿是“意外” , 那么这两个月的过亿已成“定局” 。
也就是说 , 钉钉用1000多员工 , 服务1900万个组织 , 1亿多日活跃用户 , 平均每人服务10万用户 , 1.9万个组织 。

同期 , 日活跃用户181万的飞书 , 有6000-7000员工 , 平均每人仅服务258-301个用户 。 而企业微信服务1000万个组织 , 5000万日活跃用户 , 团队约700人 , 还不包括文档、会议等能力分属其他团队 , 平均每人服务7.14万用户 , 1.4万个组织 。
对比之下 , 钉钉输出的人效比相当霸气 。
可这样的模式 , 在缺乏数字化基础的中国 , 能屹立不倒?在中国数字经济高歌猛进时 , 还能踩得准、站得住?
或许就像投资家查理·芒格说的:倒过来思考才有利于理解本质 。 那些无法被现实打败的 , 才算真的强大 。
跨越鸿沟 , 没作业可抄 , 累!基础不稳 , 事事难成 , 中国的数字化基础薄弱 , 也不是新闻 。
之前 , 中信证券就指明:中国传统企业数字化水平偏低 , 技术能力很弱 , 较难接受单一的产品和模块 , 这就拖累了中国的数字化进程 。
反观美国 , 60年代后就大力投入传统IT建设 , 技术生态经营时间长 , 底子厚 , 有规模 , 有标准 。 接口、功能组件常常通用 , 很多企业直接采购技术方案 , 就知道该怎么办 。
所以 , 数字化“头牌”亚马逊 , 近80%的收入仍来自于单一产品或模块化的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业务 。 哪怕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层较单薄 , 行业认知不足 , 也能靠SAP、Salesforce等平台层合作伙伴补足 。

可中国是跨越式追赶 , 没有作业可抄 , 更没有类似的技术产业生态 , 办公效率平台 , 要跨越数字化鸿沟 , 服务企业 , 只能不停地量身定做、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
就拿汽车制造商来说 , 常对接上千家供应商 , 每家供应商系统各不相同 , 接口、标准不一 , 仅仅是系统对接、格式对齐 , 就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时间 。 同时 , 研发、制造、销售等不同业务系统 , “信息烟囱”林立 , 简直就是项目团队的“精力黑洞” 。
而字节向来喜欢“饱和式打击” , 看准机会点 , 快速集结兵力 , 这也是为什么飞书扩张到6000多人的团队 , 因为看准了to B企业服务的机会 。
毕竟 , 它2020年才在国内上线 , 远晚于钉钉、企业微信 , 作为后来者 , 没太多选择余地 , 只有堆人力 , 拼投入 , 才有希望在办公效率市场“大力出奇迹” 。
当然 , 这样下来 , 行内常说的“变个客户 , 就反复造车轮” , “做项目拖到筋疲力尽” , 也不稀奇 。 平台毛利也被重复劳动吞噬殆尽 。
实话实说 , 事必躬亲 , 真不如生态共营 , 吃过苦、踩过坑 , 才明白真香定律 。
朋友多多 , 敌人少少 , 稳!2015年 , 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官曾鸣说:生态 , 就是社会化协同网络 , 它针对特定商业目的 , 输出价值 。 换成普通话就是:同一市场里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相互成就 。
尤其对阿里 , 从0到1靠产品 , 从1到100靠生态 , 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 支付宝、高德能异军突起 , 都是类似的布局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