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翻译

“富与贵 , 是人之所欲也 , 不以其道得之 , 不处也”翻译: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 , 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 , 就不会去享受的 。
“富与贵 , 是人之所欲也 , 不以其道得之 , 不处也”出自《论语·里仁篇》 , 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 , 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 又名《论》 。
“富与贵 , 是人之所欲也 , 不以其道得之 , 不处也”原文子曰:“富与贵 , 是人之所欲也 , 不以其道得之 , 不处也;贫与贱 , 是人之所恶也 , 不以其道得之 , 不去也 。君子去仁 , 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 造次必于是 , 颠沛必于是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翻译】
“富与贵 , 是人之所欲也 , 不以其道得之 , 不处也”原文翻译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 , 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 , 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 , 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 , 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 , 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 , 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 , 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 , 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
“富与贵 , 是人之所欲也 , 不以其道得之 , 不处也”原文赏析这一段 , 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 。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 , 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 , 不要利、欲 。事实上并非如此 。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 , 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 。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
“富与贵 , 是人之所欲也 , 不以其道得之 , 不处也”原文注释富与贵:富裕和显贵 。
欲:想要 。
得:得到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翻译

文章插图
创作背景《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 , 《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 , 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 , 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 , 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因此称为“语” 。
作者介绍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 子姓 , 孔氏 , 名丘 , 字仲尼 ,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 , 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 ,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 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 , 其中贤人七十二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 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去世后 , 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 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