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中国动画形象:随时代之风再起舞( 二 )


X世代偏爱经典形象 , 追溯时代记忆 。 X世代集体记忆中 , 超过半数的被访人表示对以《黑猫警长》《葫芦娃》《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为代表的中国动画IP形象最为喜爱 , 对近年来的神厨小福贵、罗小黑等IP形象较为陌生 。 此外 ,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原型改编的典型代表——哪吒和孙悟空 , 虽有多部中国动画围绕其进行创作 , 但在X世代人群中 , 最受喜爱的依然是《哪吒闹海》和《大闹天宫》中的角色形象 , 这与他们童年印象最为深刻的中国动画作品不谋而合 。 值得注意的是 , 对近年来大卖且在年轻人中口碑较好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圣归来》《白蛇:缘起》《青蛇:劫起》等作品中的角色 , X世代人群的喜爱程度相比童年记忆中的作品角色呈现断崖式下跌 。
X世代看重作品质量 , 对动画营销的接受度不高 。 他们成长于变革的时代 , 更喜欢创作态度严谨认真、人情味十足、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影像 。 他们对于动画作品的思想意义、故事讲述、视听风格与形式创意较为关注 , 仅有11%左右对传播时机与渠道、市场口碑与推荐表示在意 , 而品牌影响与衍生应用更不是X世代人群对国产动画的关注点 。
新颜:在植根传统、创新表达中“活起来”“火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 , 中国动画创新力量不断涌入 , 生产模式持续优化 , 衍生业态推陈出新 。 据中国动画行业研究报告预测分析 , 2023年我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将达到5亿人 。 新时代新格局中的中国动画 , 正呈现强劲的产业发展力和鲜明的艺术原创力 。
政策引航 , 民族动画再绽时代光芒 。 近年来 , 为提升中国动画产业效益 , 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 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关于动漫产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给予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优化文化产业创新环境;《推动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9条措施》促进全产业链提质升级;“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扶持创作活动”孵化原创精品……中国动画在政策引航下渐入佳境 。
佳作涌现 , 国潮动画IP矩阵初显 。 制作能力的提升、美学风格的确立、产业模式的成熟等因素推动中国动画再度崛起 , 重振市场消费信心 。 2015年起 , 中国动画好片频出、百花齐放 , 《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白蛇:缘起》等电影一经上映便引爆话题 , 成为现象级作品 。 中国神话经典则为动画创作提供了宏大的宇宙观 , 以中华美学精神为内核的国漫宇宙雏形正不断形成、延展 , 这一IP体系被国人寄予厚望 , 其概念创新所营造的想象图景备受期待 。
启航出海 , 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 中国动画与世界动画的萌发几乎同步 , 并在上世纪迎来首个辉煌时期 ,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多部作品在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奥斯卡国际电影节、伦敦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等摘获奖项 。 20世纪90年代后 , 市场经济大潮和国外商业动画的冲击使中国动画经历了产业化转型的阵痛 , 在艺术与商业、传统与潮流、民族与世界的权衡中不断求索 。 在与全球接轨的过程中 , 中国动画通过《熊猫和小鼹鼠》《未来机器城》等作品的中外联合制作探索着国际化发展的突破路径 , 2019年登陆32个国家及地区的腾讯国际版则尝试以平台推广模式开辟海外动漫新市场 。
借力科技 , 新媒体动画成后起之秀 。 互联网与交互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动画、交互动画、全息投影动画、分屏动画、微动画、表情包动画等新媒体形式 。 原创网络动画最被看好 , 市场规模由2016年54.1亿元迅速增长至2020年205.2亿元 , 《择天记》《中国惊奇先生》等作品综合热度指数亮眼 。 抖音中“一禅小和尚”等微动画单集虽只有数十秒 , 也迅速出圈并获几千万关注 。 此外 , 从中国首部VR动画电影《龙之谷:精灵王座》到日渐火爆的元宇宙世界 , 交互式动画在自身进化中展现出新活力 。 数字技术的迭代降低了制作成本 , 丰富了动画形式 , 更拓展了创作思维 , 推动着中国动画从艺术应用延伸至娱乐应用、设计应用乃至科学应用等领域 , 成为融媒体的鲜活表征形态 。

相关经验推荐